今日朝會,李世民當眾宣布了大唐對突厥的大勝,令眾臣無不歡呼雀躍。
散朝后,長孫無忌第一次主動找到了李承乾。
這是他們自朔方歸來后的第二次相見,也是最坦誠的一次相見。
仿佛回到了一年多以前,李承乾幫長孫無忌坐上右仆射那時候。
卻聽長孫無忌笑著道:“太子前段時間找中書令的事,陛下已經知道了。”
“這么說,我父皇沒同意?”李承乾仿佛早有預料似的回道。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語氣平和卻意味深長的道:“陛下的性格,看似寬容,實際還是挺嚴苛的!”
“那舅舅覺得,我讓馬周擔任戶部尚書,可能嗎?”
“太子可知朝中最近發生的事?”
李承乾眉頭微皺,目光中透露出一絲警惕:“舅舅想說什么,不妨直說。”
“呵呵.”
長孫無忌淡淡一笑,并沒有急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漫步在御花園中,直到周圍不再有其他人,才娓娓道來:“太子乃國之儲君,你的一舉一動,不僅關乎社稷,還關乎陛下對你的態度。”
“自從太子在朔方嶄露頭角后,整個大唐上下都對太子刮目相看,包括陛下也是如此。”
“特別是太子最近對世家大族的手段,讓所有人都心生警惕,其中包括我長孫家的一部分人。”
“所以,舅舅是來勸我的?”
李承乾眉毛一挑,平靜而淡漠的道:“讓我不要成為公敵是嗎?”
“那倒不是。”
長孫無忌笑著搖頭道:“你的性格,與陛下的性格差不多,如果你們真有那么好勸,也就不需要魏征,孫伏珈這些臣子了!”
“舅舅這么說,我倒越聽越糊涂了.”
李承乾眉頭皺得很高。
長孫無忌也不再賣關子,而是壓低聲音提醒李承乾道:“據我所知,越王最近與五姓七望,乃至其他世家大族,走得很近,太子可曾留意?”
“這”
李承乾詫異了一瞬,然后眼珠子一轉,笑著道:“舅舅應該是誤會了,越王的老師是御史大夫王珪,而王珪本身就是王家的家主,五姓七望同氣連枝,自然走得很近,不足為奇。”
“至于其他世家大族,或許只是學術上的交流。我這個當兄長的,難道還要懷疑自己的弟弟嗎?”
長孫無忌知道李承乾還在為當初拒絕他而生氣,于是微微一笑,目光深邃的道:“太子看重親情,自然是好事,但權力爭斗,自古無情。越王的年紀雖然還小,可不要小瞧他。”
李承乾沉默片刻,語氣稍微認真的道:“舅舅也知曉,母親對我的期望,我若對兄弟心生猜忌,豈非寒了母親的心?”
長孫無輕輕搖頭,語氣堅定的道:“你母親是皇后,她考慮的是君臣和睦,兄友弟恭,但太子要明白,仁德雖然是治國之本,然過猶不及。”
說到這里,頓了頓,又意味深長的道:“昔日漢景帝與梁王,亦是兄弟情深,可梁王終因權欲熏心,釀成大禍。太子當以此為鑒,防微杜漸。”
“那依舅舅之見,我應該如何應對?”李承乾神色凝重,低聲問道。
長孫無忌看了他一眼,目光如炬的說道:“太子的大勢已成,其實沒必要急功近利,當以靜制動,暗中積蓄力量。再一舉擊破,否則持續跟他們消耗,得不償失。”
“哦,明白了。舅舅的意思是,越王現在之所以能背靠五姓七望,是因為我還沒有一舉擊破他們,等我有足夠的實力,能一舉擊破他們,越王便不足為慮了?”李承乾恍然說道。
“太子聰慧,用不著舅舅我多言。”長孫無忌含笑拱手。
兩人相視一笑,然后沒過多久,便分開了。
等李承乾出了皇宮,坐上回太子府的馬車,他才朝來福說道:“來福,我讓你交給工部的圖紙,都交了嗎?”
“回太子殿下,已經交了。”來福一邊駕馭馬車,一邊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