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憑實力在重陽宴當天比賽,那就回去好好努力。面子是自己掙的,而不是別人給的,就像我大唐滅了東突厥,不是我大唐自己的努力,難道是他們給的幫助嗎?笑話!”
此言一出,唐儉頓時語塞。
雖然李承乾的做法有些霸道,但聽在唐儉的耳中,那是相當的有底氣。
以前他從事外交活動,不是考慮這個大局,就是考慮那個大局,直到他經歷了頡利那件事,他才終于明白,真正的大局從來不是大國考慮的,只有小國,弱國才會考慮大局。
因為弱國無外交,小國無主權。
“好了,此事就這么定了,鴻臚卿若沒有其他的事,我要去忙了!”
眼見唐儉沉默不語,李承乾直接朝他下達了逐客令。
而唐儉聽到李承乾的逐客令,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還有別的事,于是連忙朝李承乾又道:“太子殿下,臣還有一件事,想詢問您的意見!”
“何事?”
李承乾眉頭一皺,似乎之前的頭疼又發作了。
卻聽唐儉接口道:“是這樣的,之前孫伏珈在擔任大理寺丞的時候,曾找到過我,說大理寺查閱卷宗的時候,發現了幾起十分蹊蹺的案件,都與番邦異族有關,希望鴻臚寺協助他調查此事。”
“后來突厥那邊出現了新情況,陛下派臣去了突厥那邊,孫伏珈也卸任了官職,這件事就擱置到了現在。”
“而昨日,臣又接到一消息,大理寺查處了一起走私案,與番邦異族有關。臣這才想起孫伏珈提及的那件事!”
“所以,臣想讓太子殿下同意孫伏珈協助臣處理此事!”
“什么番邦異族,敢在我大唐撒野?”李承乾皺眉追問道。
唐儉答道:“據說是倭國人!”
“倭國人?”
李承乾微微一愣,旋即有些詫異的道:“倭國什么時候向我大唐稱臣納貢了?”
“回太子殿下,是貞觀二年的時候。”
“那他們可向我大唐索要了好處?”
“這”
唐儉面露遲疑之色,雖然不明白李承乾為何在意這點,但還是如實答道:“他們沒有直接向我大唐索要好處,但陛下賜予了他們一些種子,布匹,還有一些瓷器物件。”
“另外.”
說到這里,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補充道:“他們想要一些建筑圖紙,據說是喜歡我大唐的建筑,想要拿圖紙回去自己建造,大理寺的官員曾向我稟報過,但我還沒來得及同意。”
“哼!”
李承乾聞言,冷哼一聲,道:“不用同意了,反正以后也用不著!”
“啊?這是為什么?”
“因為我們自己會去造!”
“這”
唐儉瞬間懵逼,又不知道該怎么接口了。
卻聽李承乾繼續道:“讓孫伏珈協助你處理此案可以,但孫伏珈得官復原職,不然他有什么資格插手朝廷之事?”
“可是.”
唐儉一臉為難的道:“這件事,臣也做不了主啊”
“那就等你稟明完陛下,他答應后再說吧!”
“可是.”
“好了,孤累了,你先回去吧!”
李承乾不耐煩的擺了擺手,然后二話不說的就轉身離開了。
而目送他離開的唐儉,則無奈的嘆了口氣,嘟囔道:“都說太子無利不起早,果然名不虛傳啊,也不知道他主持這重陽宴,到底圖什么.”
說完,抬頭看了看門外的天色,擦著汗水道:“這場雨遲遲不下,誠非大吉之兆,只是不知要應在什么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