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然不想冒這種險,于是才讓李承乾自行決斷。
而就在李承乾得到李世民首肯的下一刻,之前瘋狂進諫的大臣再次站了出來。
“陛下三思啊!太子此舉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漏洞百出,若那些囚犯不能返回,我朝威信將大打折扣,于國朝不利啊!”
“是啊陛下!您可千萬別任由太子胡來啊,那些死囚是不會回來的!”
“陛下.”
“行了!孤既然敢這樣決斷,就能保證他們會回來!”
還沒有等李世民開口,李承乾就沒好氣的打斷了進諫的眾臣。
但眾臣并沒有因為他的打斷,就停止進諫。
比如侍御史張玄素就義憤填膺的站了出來:“太子你拿什么來保證?這里是朝堂,不是太子的一言堂,臣等是大唐的官員,不是太子的奴仆,太子若一意孤行,必將人神共棄!”
轟!
此話一出,全場轟動。
在場的所有大臣,都不禁臉色一變。
除非一個人犯下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否則絕無可能配上這句‘人神共棄’來警告。
別說李承乾堂堂大唐太子,即便是一個普通人,在聽到自己被這樣罵的情況下,恐怕也會拔刀相向。
而另一邊,原本打算讓兒子扛雷,自己在后面撿便宜的李世民,在聽到這句‘人神共棄’的時候,也明顯的吃了一驚。
因為張玄素在他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位忠耿直言的臣子。
雖然比起魏征來,少了點足智多謀,但品行上還是沒問題的。
甚至在李承乾執掌東宮之前,他讓房玄齡整理的東宮屬官名單,就有他的名字。
而且給他的官職還不低,是東宮左庶子。
可惜李承乾根本不愿別人插手東宮屬官的選任,這件事最終的結果,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令李世民沒想到的是,張玄素竟敢這么跟李承乾說話。
這一刻,李世民開始懷疑,自己看人的眼光是不是有問題?還是說,自己對大臣是不是寬容過頭了?以至于他們竟敢當著自己的面侮辱自己兒子。
其實,李世民也就是沒看到宋明兩朝的儒家文人在占據絕對統治地位后的騷操作。
比如孔家世修降表,跪迎王師這些骯臟的事,都被后人給說爛了。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頭太癢,水太涼之類的主動投靠異族的簡直不要太多。
在那些儒家大佬的襯托下,就連平日里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的臣子,都顯得格外珍貴,被后人大加夸贊。
而回過頭來,再看張玄素這類人的操作,就不難理解了。
他們有時候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激怒君主,讓君主懲罰他們,從而博得個忠耿直言,不畏生死的美名。
可別小看這種美名,有時候稍加被人推崇,就能流芳百世。
但是
李承乾會讓他如愿嗎?
明顯不會!
他從來都是那種殺人誅心的主!
你敢跳出來找死,那我絕對會送你死。
而且還會讓你臭名昭著。
只見他深吸一口氣,旋即冷冷看向張玄素,道:“侍御史說孤一意孤行,必將人神共棄,很好。且不說孤會不會人神共棄,先說侍御史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