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承乾的話音落下,整個大殿一片鴉雀無聲。
有錯愕的,有不解的,有欣慰的,也有憤怒的,總之,多種情緒在滿朝文武中不斷涌現。
就連那些打算與大唐和親的番邦使臣,都被這話震驚得無以復加。
“大唐太子,您這”
“孤的話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
有番邦使臣忍不住想要說兩句,但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李承乾就冷聲打斷了他。
“臣反對!”
禮部尚書楊師道,第一個站了出來:“其他的暫且不論,但和親之事,臣覺得有待商榷。”
作為時常操辦和親事宜的大臣,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和親的本質。
所謂和親,其實是通過和親拉攏,安撫,控制,分化其他異國,確保大唐周邊的和平與安定。
而通過這樣的手段,大唐自武德年初到貞觀三年,都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這與大唐能夠無后顧之憂的滅掉東突厥,有很大的關系。
但同樣也為大唐埋下了隱患。
大唐通過和親,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是不假。
但也加強了各方的文化交流,讓大唐先進的軍事,科技,文化,不斷流入到異國。
大唐強盛的時候,這些異國不敢有任何造次。
而大唐一旦衰弱,這些異國必定蠢蠢欲動。
另外,他們學習了唐朝的先進軍事,科技,文化,也會變得比之前更加強大。
那對大唐來說,無疑是災難級別的。
比如唐朝的滅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內亂不斷,外憂繁重,在雙重的壓力之下,偌大的一個唐帝國,最終土崩瓦解。
所以,通過和親達到的繁榮強盛,不過是虛假的表象罷了。
李承乾只是淡淡的掃了楊師道一眼,便果斷丟下一句:“反對無效,下一位!”
“陛下!”
“太子,你.”
聽到楊師道的呼喊,李世民也從震驚中回過了神來。
但李承乾依舊沒有等他把話說完,就反問了他一句:“父皇還記得三年前的渭水之盟嗎?”
“這”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眉頭大皺:“你這話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就是不想我大唐的歷代皇帝,再被人騎在脖子上威脅!”
“你!”
此話一出,李世民瞬間就無話可說了。
是啊!
自己為什么要心心念念的覆滅東突厥呢,不就是為了雪洗渭水之盟的恥辱嗎?
如果大唐的歷代皇帝,再遭受這樣的恥辱,那自己勵精圖治的意義在哪里呢?
“太子殿下,臣也覺得和親之事不能太武斷,應該按照大唐遇到的實際情況來決策。當然,臣也不是一定支持和親,就是覺得,有時候和親也沒什么。”
眼見李世民被李承乾問得啞口無言,左仆射蕭瑀,適時的站了出來。
“既然左仆射覺得和親沒什么,那大唐以后的和親,就由左仆射的子子孫孫來和親吧!”
李承乾依舊淡淡的看了蕭瑀一眼,道:“只要左仆射愿意,孤今日就請奏我父皇,立你家閨女為大唐公主,明日就安排她與別國和親!”
“不是太子,此乃國事,豈可兒戲?”
“誰給你說是兒戲了?孤乃一國儲君,說的話也是君無戲言!”
“啊?這”
蕭瑀被李承乾這番話,直接驚得頭皮發麻,連忙朝李世民哭訴:“陛下,老臣也是為大唐著想啊!”
“呵!好一個為大唐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