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人的話音落下,立刻就有人附和。
周圍的百姓見狀,無不面面相覷。
似乎沒想到這些死囚會是這種反應,難道多活一年不好嗎?
卻聽孫伏珈笑道:“你們想死,本官可以成全你們,但這是陛下的旨意,本官必須得遵從。”
“所以,就算你們想死,本官也得上奏陛下。另外,你們現在的行為,應該屬于抗旨不遵。按照我大唐的律法,抗旨不遵形同謀反,所以,你們的家人,也會受到牽連!”
“什么!?”
眾死囚聞言,大吃一驚。
他們怎么也想不到,會是這樣一種情況。
但孫伏珈明顯沒有跟他們開玩笑的意思,又收斂笑容道;“現在本官再問你們一句,是否要遵旨?”
“這”
眾死囚驚疑不定,再次面面相覷。
半晌,那位第一個叫囂快殺了我的死囚,也第一個開始認慫。
“我已經是個死人了,我不想再連累家人了,我母親都八十多了,能在死之前陪陪她,也算是盡孝了!好!我答應履行這一年之約!”
“我也答應!一年之后,再來長安赴死!”
“殺人償命!我這一條命先欠著父老鄉親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死囚跪地履約,周圍的百姓,一個個神色復雜到了極致。
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些死囚會有這樣的一面。
當然,他們也有不少人表示懷疑,覺得這些死囚絕不會歸來,甚至會在家鄉為非作歹。
但不管怎么說,這一則重磅消息,必將隨著其他消息,轟動全國。
………
“號外!號外!驚天大消息!傳國玉璽,天命歸唐!”
“號外!號外!科舉大改革!全民教育!愛國從我做起!!!”
“大家快來買報啊!還有重磅消息!千萬不要錯過啊!”
聽到報童猶如晨起的麻雀一般,在街道上嘰嘰喳喳的叫賣報紙,百姓們雖然有些反感,但也已經習慣了。
畢竟從貞觀二年到貞觀四年,也已經兩年了,報紙從最開始的人人新奇,到現在的習以為常,甚至有的家庭,不看報紙都覺得每天少了點什么。
所以,在報童叫賣的同時,不少百姓都習慣性的朝他招手。
“喂,小蔡,給我來兩份報紙!”
“好嘞!劉大善人,您兒子今年也會參加科舉吧!!”
一名叫小蔡的報童,笑嘻嘻的來到叫買報紙的中年面前,一邊遞給他報紙,一邊朝他詢問。
這位叫‘劉大善人’的買報人,是沿街一糧店的老板,平時待人和善,對待鄉鄰也友好。
哪怕是鬧災荒那兩年,他的糧店也沒有大漲糧價,坑害百姓。
所以,周圍的街坊鄰居都親切的稱呼他為劉大善人。
“呵呵.”
劉大善人一聽報童提起自己兒子,就笑開了花,一邊數著銅錢給報童,一邊接過報紙道:“是啊!小軒再過兩個月就要參加科舉考試了,希望這次科舉,能給我考個秀才回來,這樣我們老劉家也就光宗耀祖了!”
“可是,我聽說軒哥不是不喜歡讀書嗎?他武藝那么好,干嘛不去參軍,興許能當個將軍!”
“將軍哪有那么好當,武藝再好,能考科舉嗎?讀書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