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善人總算是反應了過來,也跟著兒子滿臉興奮:“好好好!能當官就好!”
“哈哈哈!”
父子倆開懷大笑,就像武狀元被他們收入囊中了一般。
另一邊,江南道,揚州。
南方素有‘科舉之鄉’的美名,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歡游離到南方,進行文學創作。
因此,南方的文化氣息非常濃郁。
乃至到了幾百年后的明朝,南方士子的科舉能力,都要遠高于北方。
故而,明朝建立之初,還鬧了個轟動一時的南北科舉案。
“今年這科舉,吾必及第!”
一場酒會上,一名狀態微醺的白袍士子,手拿酒壺,豪氣干云的向周圍的士子發表宣言。
其中一名身穿青袍的士子,則笑呵呵地打趣他道:“以岑兄之家世,還需要考科舉嗎?本公子可聽說,你大哥在東宮可非常得寵啊!”
周圍的士子聞言,也戲謔著紛紛附和。
“是啊!有你大哥這層人脈,怕是不用考了吧!”
“就是就是,有人脈就不要跟我們搶了嘛”
“你們在胡說什么!”
白袍士子顯然有些生氣,然后怒視眾人道:“我大哥說了,以后朝廷的官吏,逢進必考,不再像以前那樣,靠家族名望就能當官了!”
“啊?真的嗎?”
有士子驚詫道:“那豈不是說,我們也有機會當官了?”
“切!你就聽他胡扯嘛!我就不信朝中那些大臣的子嗣會參加科舉!”有士子一臉不屑的說道。
“是啊!科舉也就我們這些寒門參加,那些貴公子怎么可能參加!”
“就算參加,他們能考過我們嗎?還不是要靠人脈.”
“是啊!別的不能跟他們比,讀圣賢書我還沒怕過誰,只可惜,考科舉容易,當官難啊”
漸漸地,話題開始變了。
“對了,我最近聽說了一個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據說五姓七望被滅族的原因是,他們找到了傳國玉璽,想造反!”
“啊?真的嗎?傳國玉璽竟落到了他們手中,不是在李唐手中嗎?”
“誒,你這就不知道了吧,我告訴你,李唐沒有傳國玉璽,根本不算正統王朝”
“難怪,難怪李唐建國不到十二年,就出了這么多事,原來是得不到天佑啊!”
“噓——你不要命了啊,這話都敢說.”
“哼!怕什么,子不語,怪力亂神。我讀圣賢書的,我怕什么!是他李唐怕我們才對!”
“沒錯!殺一人容易,殺天下人難,當初那隋煬帝如何?殺了多少人,還是堵不住天下悠悠眾口”
聽到這些話,那名白袍士子臉色鐵青,當即一摔手上的酒壺,便要發怒。
就在這時,一陣報童的叫賣聲,驟然傳來。
“賣報!賣報!前隋蕭皇后攜傳國玉璽歸來,敬獻我大唐皇帝陛下!天佑我大唐!!”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朝廷科舉大改革!新增武科!練武也能考武狀元啰——!”
聽到這陣叫賣聲,周圍的士子無不臉色驚變。
什么蕭皇后敬獻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