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唐高宗后期,武則天時期,唐朝邊境的危機,就沒有斷過。
經常出現什么‘燕代迫使匈奴之侵,巴蜀嬰吐蕃之患。’‘秦之首尾,今不完矣,即所余者獨三輔之間。’的狀況。
到了唐玄宗時期,這種狀況愈發嚴峻,才實行了募兵制。
雖然短時間內確實解決了邊境危機,但也催生了節度使這樣的存在。
節度使制的實行,讓邊防軍隊由原來的地方軍,邊防軍,府兵相配合的辦法,改為就地招募。
因而,將可以專兵。
逐漸演變成將帥的私人軍隊,其數量加起來比朝廷掌握的軍隊多幾倍。
當時的唐帝國,總共才五十七萬軍隊,而節度使手中就有四十九萬軍隊,占全國軍隊的八成以上。
這是何等的恐怖?
簡直恐怖如斯!
所以,節度使的出現,必然會導致國家大亂。
而李承乾,是絕對不會讓這種不合理的制度誕生的。
哪怕李世民他們的新方案,只是節度使誕生的原因之一,李承乾也表示拒絕。
卻聽他再次開口道:“所以,我的意見是,要改革就盡量考慮周全的改革,哪怕任何制度到了后期都會變形,也要將制度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盡可能的延續帝國的壽命。”
“嗯,太子說的有道理,是朕和諸位愛卿考慮不周。”
李世民反應過來似的,鄭重點頭道:“當初隋朝滅亡的時候,各路軍閥互相征戰,出現了大量的荒田,所以,朝廷才會對府兵授田。現在看來,授田只能保持一段時間,并不能一直延續下去,除非大唐的疆域一直拓展下去,總有不夠分的一天。”
“而一旦土地不夠分,府兵的武器,裝備,糧食,就沒有了可靠的來源。這便無法保證他們作戰的積極性。”
“是啊,一旦士兵失去作戰的積極性,想要打勝仗,幾乎是不可能的!”房玄齡也隨聲附和的嘆息道。
其余眾臣則互相對視,沉默不語。
很明顯,他們都被李承乾剛才那番話說動了,覺得之前的新方案,確實有問題。
“那么,依太子之見,朝廷要改革軍隊,該如何施行呢?或者說,太子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就在眾臣默然不語的時候,魏征冷不防地問了一句。
李世民與眾臣瞬間就來了精神,紛紛抬頭看向李承乾。
心說對啊!
你說我們的方案有問題,那你倒是出個沒問題的方案啊!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不由抬手扶額,心說這群老登,一個個盡想撿現成的!
不過,這倒是一個好機會!
只見李承乾眼珠子一轉,而后端正身形道:“我確實有一個更好的方案,但要實施這個方案,必須得找個合適的人配合我,否則,即使這個方案再好,也無法實施!”
“哦?”
李世民眉毛一挑:“太子說的是何人?”
“李靖!”李承乾脫口而出道。
李世民臉色瞬間就沉了下去。
而其余眾臣則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