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各地進京朝見的特使(朝集使),包括李道宗,李孝恭等宗室,都紛紛上奏,認為四方各族已經全部歸順,請求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禪’。
雖然李世民也很想封禪,但他不能馬上同意,因為他若馬上同意,別人肯定要罵他好大喜功。
所以,即使他現在已經內心狂喜,他表面上也跟秋水一般,平靜無波。
卻聽他淡淡地道:“諸位愛卿對封禪之事,以為如何啊?”
很快,太子少傅蕭瑀就第一個站了出來,持笏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陛下的功德,天下人有目共睹,是到封禪的時候了!”
此言一出,眾臣紛紛附和。
“對啊陛下!時不可失,天不可違啊!”
“現在封禪,臣等以為,已經算晚了!”
聽到眾臣的附和聲,李世民的嘴角微微揚起一抹笑意,轉瞬即逝,然后感慨似的道:“你們吶,都以為封禪是帝王的盛事,朕可不這樣看!”
“如果天下太平,家家戶戶豐衣足食,即使不封禪,又有什么損失呢?”
“這”
眾臣面面相覷,大殿寂靜無聲。
卻聽李世民又侃侃而談道:“昔日秦始皇封禪,漢文帝不封禪,難道后來人有覺得,漢文帝不如秦始皇嗎?”
“況且,即使是祭拜天地,又何必一定要登泰山之巔呢?難道封數尺之土,才能表達出對天地的誠敬嗎?”
“這”
眾臣再次面面相覷,但卻沒有人將這番話當真。
因為他們都知道李二的性格,必須先跟他客套一番,再讓他借坡下驢,勉為其難的答應。
所以,即使李二說得大義凜然,眾臣依舊極力勸請,看得坐在李二旁邊的李承乾,一陣膩歪,好不得勁。
“陛下,臣以為,封禪表示的是君王的功績,而君王之所以有功績,正是因為他,治理天下的結果。”
就在眾臣勸請得火候差不多的時候,新任尚書左仆射房玄齡,適時的站了出來。
而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新任兵部尚書侯君集,也跟著站了出來,持笏道:“方才陛下拿秦始皇與漢文帝做比較,認為漢文帝不封禪,依舊比秦始皇賢明。臣以為,論結果來說,陛下的文治武功,遠勝秦始皇,難道他能封禪,陛下就不能封禪嗎?這豈不是說,陛下不如秦始皇?”
“是啊!陛下英明神武,怎么可能不如秦始皇?”大理寺丞許敬宗隨聲附和道。
“沒錯!陛下是建立了豐功偉業的帝王,理應封禪!”
“陛下,臣等復議!”
聽到越來越多的大臣贊同自己封禪,李世民故意露出一臉無奈的表情,抬手指了指眾臣,道:“你們吶,就喜歡這些虛名,朕可是一點也不在意的。”
“不過。”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接著道:“朕常說,要順應民心,這臣心,也是民心啊!也罷,朕就順了你們的意吧!”
“.”
李承乾聞言,心里不禁翻了個白眼。
雖然李世民這話說得極為勉強,但誰都知道,他的心里估計樂開了花。
畢竟以他的功績,確實也配得上封禪。
可是,就在眾臣其樂融融地與李世民探討具體的行程安排和相關事宜的時候,一個令李世民十分頭疼的身影,忽地站了起來,持笏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嘩!
全場嘩然!
李世民臉色一沉,冷聲道:“魏征,你不同意朕封禪?”
“不同意!”
魏征一臉嚴肅,果斷開口。
眾臣互相對視,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