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反應了一下,不由道:“好像是的.”
長孫皇后笑了笑,又道:“那陛下還要臣妾私庫里的錢嗎?”
“不要了吧.”
李世民蹙眉道:“照你這么說,朕拿錢也沒什么用”
“那突厥那邊的生意?”
“還是交給你吧.”
“陛下英明!”
長孫皇后欠身一禮,嘴角微微揚起一抹笑意,轉瞬即逝。
就在這時,門外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吏部尚書高士廉求見!”
“舅公?”
長孫皇后愣了一下,旋即與李世民對視。
卻聽李世民想起什么似的,道:“朕差點忘了,今日是科舉放榜的日子!”
說完,當即朝門外下令道:“宣吏部尚書覲見!”
“諾!”
門外應諾一聲。
很快,高士廉就碎步入殿,拜下行禮道:“臣,高士廉,奉旨主考今年科舉,特來繳旨!”
“愛卿辛苦了,取榜來吧,朕要看看。”
李世民笑著朝高士廉招了招手,然后朝不遠處的太監道;“傳朕旨意,讓禮部馬上放榜,別讓考生們等急了。”
“是!”
那名太監應了一聲,轉身就跑出去了。
而高士廉則小心翼翼地將榜單遞給李世民。
只見李世民在接過榜單的第一時間,就翻開了文榜。
很明顯,在他心中,武科是不如文科的,因為文科經過了時間的驗證,不是剛剛開辦的武科能比的。
而且,他也不認為一個武狀元能比文狀元有用。
因為在他看來,武狀元充其量就是厲害點的武夫,這種人才在軍中并不少見。
但文狀元卻不同,這種人才只要稍微培養,就能成為國之棟梁,比如那個孫伏珈,現在已經是李承乾的心腹臣子了。
可恨啊!
他明明是自己的人!
怎么就被那逆子拐去了呢?
說實話,李世民直到現在都有些后悔,讓太多的人才流向了李承乾。
不過,今年參加科舉的人數,著實不少,應該能出不少人才。
所以李世民很快就釋懷了。
只要今年的科舉人才都歸他,那就不用擔心李承乾挖自己墻角了。
想到這里,李世民暢然一笑,然后輕輕地剝開糊名的紅紙。
緊接著,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名字,卻是讓他微微一愣。
因為這個名字并不是他熟悉的名字。
要知道,因為弘文館的緣故,但凡是才子,弘文館的學士都略有耳聞,甚至會在給他講課的時候,提及此人。
可是,當他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印象。
“難道是某個新晉天才?”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又立刻去剝開其他人的糊名,總算看到了幾個他熟悉的名字,但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因為他熟悉的這幾個人,按理來說,應該不止這些名次的。
可偏偏,他們的成績都不太理想
“真是怪了。”
李世民有些郁悶的扔下文榜名單,旋即又不情不愿的拿起武榜名單,隨意剝開一個糊名,入目所見的第一個名字,直接驚得他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怎么會是他?!”
“陛下,出了什么事?”高士廉忍不住詢問道。
李世民臉色變了又變,顯然看到這個名字,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一副心有余悸的畫面,渾身都有些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