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除了他們三人,周圍空空如也,連一直隨侍在長孫皇后身邊的香菱都不在。
這說明什么?
說明長孫皇后談的事,絕對不簡單!
只見長孫皇后淡笑著說道:“也沒什么大事,就是聽說你父皇要出征高句麗,想問問你知道此事不?”
“這個……”
李承乾遲疑了一下,然后點頭道:“不瞞母親,我知道此事。”
“哦,那你對此事有什么看法,或者意見?”
“沒什么看法啊!”
李承乾攤手道:“這是父皇的事,我又不能做主!”
“可是,母后聽你父皇說,是你建議他出征高句麗的……”
長孫皇后說著,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表情也變得非常嚴肅地問道:“可有此事?”
“這……”
李承乾微微一愣,旋即再次將目光投向李淵,只見李淵仿佛什么都沒聽到,什么都不關心一般,自顧自地在一旁喝茶,于是也收斂起輕松的神色,正色道:“確有其事!”
“能告訴母后,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嗎?”
“母后指的是什么?”
“慫恿你父皇出征高句麗!”
長孫皇后罕見的露出一臉冷漠地表情看著李承乾。
只見李承乾恍然大悟的微微頷首,然后語氣悠悠地道:“原來母親急召兒臣進宮,是為了父皇出征高句麗之事。”
長孫皇后不置可否地道:“自古以來,只有做兒子的勸父親少涉險事的,從未有做兒子的讓父親身陷險境的。承乾,你以前做任何事,母親都很少說你,甚至還經常支持你,可是這次,母親實在無法理解。”
其實從李承乾崛起那天開始,她就預感李承乾與李世民會走上爭鋒相對的那條路。
因為父子倆都變成了不甘于人下的那種人。
雖然以長孫皇后對李承乾的寵愛,她是希望看到兒子能像李世民的。
但她怎么也想不到,父子倆的爭鋒相對會演變成這樣。
要知道,在她心中,李世民當初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逼父退位,是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的。
可李承乾這樣算計李世民,在她看來,完全是毫無道理的。
因為李世民并沒有像李淵對自己那樣對他,更沒有像李淵對李建成,李元吉那樣對其他兒子。
卻聽李承乾有些好笑地道:“所以,母后是覺得,我建議父皇出征高句麗,是在坑害父皇?”
“不是坑害,是不該勸諫他親征高句麗!”
長孫皇后正色道:“你可知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事?”
“知道。”
“那你可知隋朝是怎么亡的?”
“知道。”
“那你為何還勸諫你父皇御駕親征?”
“因為我覺得父皇御駕親征能贏!”
李承乾也正色道:“母后是在懷疑父皇的能力嗎?”
“還是說,母后以為父皇不如隋煬帝?”
“你……”
長孫皇后沒想到李承乾會這樣反問自己,當即震驚得有些說不出話來。
而李承乾則不疾不徐地接著道:“自古以來,確實很少有兒子讓父親身陷險境的,但自古以來,讓兒子身陷險境的父親,比比皆是……”
說著,李承乾不由再次將目光投向了李淵,道:“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聽到這話,一直沉默的李淵,也不由緩緩抬起了頭,神色復雜的看向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