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李泰被一腳踹進了馬車,然后就聽那名錦衣衛百戶,厲聲喝道:“送魏王殿下上路——”
與此同時,太子府。
李承乾剛回到太子府不久,魏征就找上了門。
而此時,兩人正在書房里喝茶。
“老師,我跟我父皇的矛盾,怕是很難再解開了.”
李承乾一邊替魏征倒茶,一邊苦笑著說道。
魏征則淡淡的笑了笑,然后拿起茶杯聞了聞,道:“此茶乃竹葉青,對嗎?嗯,今年的新茶,味而苦,而后甘,是老夫最喜歡的茶之一”
說完這話,他輕輕地吹了吹茶梗,小嘬了一口,又自顧自地道:“古代有一種傳說,說龍的咽喉部位,有逆鱗徑八尺,人有攖之,必殺人。韓非子曾解釋道,意思是絕大多數的帝王,都容不得臣子進諫。所以歷朝歷代因為進諫而觸犯帝王逆鱗的臣子,大多都被殺了。”
聞言,李承乾不由有些古怪地道:“那老師為何屢次進諫我父皇,即使我父皇揚言要殺你,也最終還是沒有舍得殺你?”
“呵呵.”
魏征淡淡一笑,又嘬了口茶水,不疾不徐地道:“陛下希望臣發言,臣才敢發言,若陛下不希望臣發言,臣又何必冒著必死的風險發言呢?難道臣不知,龍有逆鱗,觸之則死?”
“呃”
李承乾聽到這話,不禁嘴角一抽,心說你說什么大實話,搞得我都不想夸你了。
不過,以魏征那套‘只當良臣,不當忠臣’的為臣之道來看,假如李世民是一個猜忌刻薄的昏君,那魏征到頭來也只是一個明哲保身的平庸之臣。
而正是因為李世民有當明君的愿望,魏征才有成為千古諍臣的動力。
可以說,他們兩個人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
用李世民自己的話來說,他們兩個人的關系,就像如魚得水。
“那依老師之見,即使我這次深深傷害了我父皇,他也不會對我出手?”李承乾回過味來,又忍不住問道。
魏征則笑著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太子的行為,雖然有些過激,但太子的做法,在臣看來,并無不妥,即使是臣在那里,也會如此勸諫陛下的!”
“我知道我的做法沒有問題,關鍵是,我現在擔心我父皇會突然對我出手,那樣.”
“太子無需擔心!”
還沒等李承乾把話說完,魏征就出言打斷了他:“太子若不賢,相信那時的文武百官也會站出來痛斥太子,可太子的一言一行,只要他們不是佞臣,就不可能看不出太子的潛力不在古之賢君圣主之下!”
“既然他們只是默默地看著你們父子爭執,而沒有插嘴,以陛下的英明,難道看不明白嗎?還是說,他打算一錯再錯?”
“這個.”
李承乾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然后接著追問魏征:“那依老師的意思,我還能出征漠北?”
“以太子的能力,出征漠北自然沒問題,不過,臣有些擔心太子,戰場危險,若您有個三長兩短,恐怕.”
“老師不用擔心,我自有分寸!只要能出征漠北,我保證為大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李承乾十分自信地說道。
魏征無奈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又看向茶杯里的茶水,嘆息著說道:“臣與陛下,就像這茶與水,臣與太子,就像這茶與杯,茶水味道雖好,卻與杯沒什么關系.”
“呵呵,老師說笑了,你用瓷器杯與陶土杯喝茶,味道可不一樣.”李承乾笑了笑,隨后抬手朝不遠處的來福招了招手,來福立刻會意,當即便轉身走向房間,拿著兩罐密封好的茶葉,緩緩走到李承乾的身邊。
卻聽李承乾又道:“老師,這是你喜歡的竹葉青,我特意挑了兩罐今年的新茶給你,回去好好嘗嘗,等我凱旋回來!”
“這”
魏征遲疑了一下,然后感慨萬千地看著李承乾,道:“太子在人情世故這方面,一向面面俱到。但臣還有一事不明,太子為何一定要與陛下矛盾,而不能換種相對好點的方式?”
李承乾笑了:“老師恐怕是最了解我父皇的大臣之一了,那依老師之見,我父皇為何會明知故犯?他難道真的不知道息王他們的前車之鑒嗎?”
“臣知道太子的意思,但臣就是覺得,太子的言行太過鋒芒了,以陛下的性格,就算他短時間內不會對太子怎樣,但時間若長了,太子恐怕還是要吃點苦的”
“不會的,時間不會太長的,頂多三年時間,三年之后,我會讓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
“太子你”
魏征聽到這話,端茶的手不由抖了一下,然后滿臉錯愕的看著李承乾。
但李承乾卻只是云淡風輕的笑了笑,便站起來道;“今日多謝老師來看我,也謝謝老師為我解惑。現在我要進宮看看我母后,青雀的離開,我不想她太難過了。”
說完這話,他就二話不說的邁步朝門外走去。
而來福則在看了他的背影一眼之后,識趣的將茶葉放在了魏征的桌案上,然后屁顛屁顛的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