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世民此時的狀態,卻沒有人敢觸他霉頭!
也不知過了多久,眼見氣氛越來越壓抑。
作為僅次于李世民的,李唐宗室第二將領,李孝恭責無旁貸的站了出來,拱手道:
“陛下息怒,在我軍的攻城武器中,大型投石車是高句麗人最害怕的武器。這種武器可以拋出重達三百斤的巨石,射程也在一里左右。”
“為了抵御我軍的投石車,高句麗人在城墻上修建了一排一排的戰樓,而且在城墻邊緣還修建了不少塔樓,作為第一道防線。”
“故此,臣倒有個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什么想法?趕緊說來朕聽聽!”
李世民迅速停下腳步,直接轉身看向李孝恭。
卻聽李孝恭接著道:“回陛下,按照我軍以往的戰術,是通過不斷調整投石車的方向,精準拋射巨石,打擊既定目標的。但是,臣卻以為,這樣分散的拋射,難以充分發揮投石車的巨大威力,不如換做一起發射,或許會更好.”
李世民聽到這話,眼睛不由一瞇,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你的意思是,同一時間發射巨石?”
“是的!”
李孝恭點頭道:“臣之前看過太子殿下的軍事演習,里面有這種戰術。所以,臣就想著要不將所有投石車都密集排列起來,一起對著遼東城發射,說不定能有不錯的效果。”
“好!這個主意好!”
雖然這個主意是借鑒自李承乾的,但在這種時候,李世民也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就朝帳外下令道:“來人!傳令下去,讓士兵們將投石車移動到一起,排列起來,一起發射巨石!”
“諾!”
帳外應諾一聲。
大概過了一個時辰之后,這一招就收到了奇效。
隨著無數巨石像雨點一樣,密密麻麻的砸向遼東城,整個遼東城上的戰樓,都被紛紛砸塌。
緊接著,李世民又迅速抓住戰機,命令程咬金出動攻城車,將城墻邊緣的塔樓一一撞倒。
而眼看著遼東城就要被唐軍攻破的時候,老天似乎偏要跟唐軍作對,原本陽光明媚的好天氣,突然狂風大作,烏云密布,很快便下起了傾盆大雨。
沒辦法,因為大雨遮擋了視線,唐軍不可能在能見度很低的情況下攻城,所以,李世民只能無奈地下令撤退。
“可惡!!就差一點!就差一點啊!”
李世民回到營地,氣得一拍書案,恨不得將眼前的書案當作老天,一掌砸碎。
當然,盡管他此刻的心情無比的郁悶,但也沒有失去理智,只盼著李承乾那邊能慢點,千萬不要趕在自己攻下遼東城之前,滅掉一國。
或許是知父莫若子,李承乾這邊仿佛跟李世民心有靈犀一般,在進攻吐谷渾的戰爭中,居然也陷入了停滯狀態。
此時此刻,距離伏埃城只有不到五十里的地方,李承乾率領的大軍,意外的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特別是那些從西域諸國來的同盟軍,幾乎一大半的都被高原反應折磨得不能動彈,甚至一動彈就喘不過氣來。
這讓一向推行兵貴神速的李承乾,瞬間陷入了兩難的局面,要么放棄這些同盟軍,要么獨自帶領沒有高原反應的軍隊,進攻伏埃城。
雖然因為伏埃城的布防圖已經落入了他的手中,對于攻取伏埃城的信心,他是十分充足的,但伏埃城好歹也是吐谷渾的都城,不可能輕易就能攻下的。
特別是現在沒有高原反應的軍隊,只有不到三萬人。
以三萬人的兵力,攻打吐谷渾的都城,哪怕是知道對方的布防圖,也很難做道。
更何況,一旦放棄這些同盟軍,萬一他們遭到吐谷渾騎兵的襲擊,那不是白白讓他們送死嗎?
這對大唐來說,絕對是一件有損名聲的事情。
所以,李承乾才會無奈下令,暫時停止進攻伏埃城。
“太子殿下!”
就在李承乾琢磨著該如何應對現在的局面的時候,裴行儉忽地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朝他稟報道:“吐谷渾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居然將黨項族人和洮州的羌族人鼓動叛變了,現在他們正對洮州發動猛烈攻擊,大有南下中原的意思!”
“噗嗤——!”
原本正焦頭爛額的李承乾,聽到裴行儉的稟報,頓時噗嗤一笑,然后就像看傻子一般的看著他,戲謔道:“你說什么?他們要南下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