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冬的到來,唐軍在遼東戰場的進度,已經陷入了停滯。
李世民原本想要跟之前一樣,勢如破竹的拿下遼東城,結果卻因高句麗人的頑強抵抗,以及各種天氣的不可抗因素,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
此時此刻,外面大雪紛飛,鐵器凍如冰錐。
一堆堆篝火在唐軍帳篷里點燃,一鍋鍋滾燙的青菜疙瘩湯在不停的翻滾。
雖然唐軍的糧草尚未出現短缺的情況,但就這么一直耗下去,明顯不是辦法。
于是,李世民在三天之內,召開了五次軍事會議,每一次軍事會議的主題,都是如何拿下遼東城。
本來之前按照李孝恭的戰術,通過并排使用拋石機,達到全面火力覆蓋的狀態,差點就將遼東城攻破了。
結果天降大雨,給了高句麗喘息之機,讓他們在后來的防御中,找到了應對唐軍并排使用拋石機的戰術。
如此一來,唐軍再想攻破遼東城就難上加難了。
當然,除了應對唐軍的戰術,老天似乎也在幫高句麗人的忙,不止那天下了大雨,接連好幾天都在下大雨。
而大雨過后,又是風雪天氣,直接就將唐軍的節奏全打亂了。
卻聽李世民率先開口道:“朕為解民倒懸而來,并非嗜殺之主,今劍指遼東,乃不得已而為之。然,高句麗大對盧淵蓋蘇文,不尊上國,不愛子民,更兼負隅頑抗,朕欲給他一個狠狠的教訓。”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這遼東城著實難攻。故而,朕打算退回定州,待明年春來,再行攻伐之事,諸位覺得如何?”
在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李世民仿佛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不由頹然坐了下去。
其實,話雖然說得好聽,實際就是承認了這次戰爭的不利。
這對于一直在軍事上無往不利的李世民,肯定是有不小的打擊的。
然而,他的話音剛剛落下,李孝恭就率先站出來拒絕道:“陛下,咱們在遼東打了快半年的仗了,怎么能說放棄就放棄?”
“是啊陛下,咱們再堅持一段時間吧!不就是一個月沒攻下遼東城嗎?當初楊廣百萬大軍都折戟在了遼東城,我們還算好的了!”尉遲恭也站出來隨聲附和道。
其余將領雖然沒有開口,但他們同樣不希望李世民撤軍。
畢竟李世民若要撤軍的話,他們之前打下的那些城池,可就白打了。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撤軍的,比如侯君集。
只聽侯君集冷不防地開口道:“以我軍目前的情況,就這么耗下去,沒有任何意義,反而讓士兵們的士氣越來越低,與其如此,不如早點撤退,再做打算!”
“不錯,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我們這邊,這仗還有打的必要嗎?”張儉也立刻附和道。
一時間,眾文武大臣紛紛陷入了爭執。
有支持撤軍的,有支持繼續戰斗的,更有甚者,支持和談的。
但無論哪種爭執,最終都沒有爭出個所以然來。
直到李世民沉聲喝斷了了他們:“夠了——!”
此言一出,全場瞬間鴉雀無聲。
就連尉遲恭,程咬金這些將領,都不由噤若寒蟬。
卻聽李世民又沉沉地道:“你們以為朕不想打嗎?關鍵是,咱們有打的辦法嗎?”
“這個.”
眾將此言了一下,卻聽李道宗訕笑著道:“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咱們這么多人,難道還想不出一個可行的辦法嗎?”
“哼,若是想得出,朕至于三天開五次會嗎?”李世民冷哼一聲。
眾將聞言,立刻變得無比尷尬。
卻聽李道宗又訕笑道;“不瞞陛下,我倒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一直沒敢說出來。”
“什么辦法?”
李世民一個冷眼掃過去。
若是換做平時,他是絕對不會問李道宗辦法的。
因為李道宗的軍事才能,在他看來,就跟程咬金一樣,還不如讓他做先鋒大將呢。
只見李道宗摸了下鼻子,嘿嘿笑道:“上一次,我們之所以沒有攻下遼東城,除了天氣原因之外,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攻城武器不行。”
“等下!你的意思是,拋石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