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陛下,大理寺卿不是太子的人嗎?還有任城王,現在也不方便調查”張儉冷不防地說道。
李世民眉頭一皺,旋即沉聲道:“那就讓戴胄,褚遂良,劉洎去調查!”
“他們三個都是朕的人,保證公平公正!”
聽到這話,眾臣不由再次面面相覷。
而這時,李世民卻繼續道:“現在說完太子的事了,該說說長安的事了,你們覺得,傳召哪位皇子回長安合適啊?”
“陛下!臣覺得還是應該讓太子回長安比較合適!一個太子可以自證清白,二個太子也有能力處理疫情事宜!三個.”
“行了!”
還沒等長孫無忌把話說完,李世民直接就打斷了他:“你當朕只有他一個兒子嗎?他出了那么大的事,你讓別人怎么信任他?”
“可是.”
就在長孫無忌準備繼續辯解的時候,帳外忽又傳來一道稟報聲:“啟稟陛下!益州奏報!”
益州?
眾臣聞言,心頭一動。
卻見李世民滿臉疑惑的看向帳外:“益州發生.”
有了剛才的前車之鑒,他的話剛說到一半,就及時止住了,并擺手道:“將奏報拿進來吧!”
“是!”
帳外應了一聲,便很快將奏報拿了進來。
李世民接過奏報,同樣直接當著眾臣的面,拆開了奏報。
而就在他以為這份奏報,又是什么壞消息的時候,奏報的內容卻出奇的讓他面色大喜,忍不住朗聲大笑:“哈哈哈!好好好!不愧為朕的好兒子!”
笑著,還不忘與眾臣分享奏報上面的內容:
“朕接到蜀王來報,咱們明年的部份糧草,他已經湊齊了。另外,他還整頓了益州吏治,破獲了劉忠義貪腐案,抄沒了其大量家財,全部上交了國庫。而且,益州最新實施的土地政策,讓益州百姓很是受益,從明年開始,他們將大規模種植紅薯,養殖豬,牛,羊,并疏通水利!”
“最重要的是,蜀王還建議朕,成立臨時后勤部門,由他調集各州多余的糧草,隨時支援前線。”
“這樣一來,朕將沒有后顧之憂!哈哈哈!朕覺得這個主意不錯,臨時后勤部門,就跟臨時內閣一樣!”
聽到李世民眉飛色舞的訴說著李恪的事跡,眼里藏不住對李恪的欣賞,眾臣不禁一片唏噓。
而長孫無忌則臉色陰沉如水,死死盯著李世民手中的李恪奏報。
直到李世民從欣喜中沉浸下來,才聽他又感慨似的道:“蜀王做事,越來越沉穩老練了,就跟朕當年一樣.”
“這”
眾臣聽到這話,瞬間就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他想讓李恪回長安坐鎮。
但李恪的身份太尷尬了,別說長孫無忌不會答應,就連原秦王府,天策府的其他文武,都不會答應。
而眼見眾臣沒有一個附和自己,李世民的眉頭瞬間就皺了起來:“朕剛才不是問你們,該傳召哪位皇子回長安坐鎮,怎么都不說話?”
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暗示了。
李世民就差說出李恪的名字,讓李恪回長安坐鎮。
然而,眾文武根本不買這個賬,依舊默然不語。
這一下子,直接將李世民惹惱了:“你們都啞巴了嗎?!”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