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察覺到了長安可能的反叛,卻沒有第一時間返回長安。
因為他根本不相信除了李承乾之外的人能造反成功,更別說李恪兄弟了,他想都沒有往這方面去想。
至于守捉郎?
說實話,李世民從未將這個組織放在眼里!
雖然這個組織確實做了一些讓他很生氣的勾當,但站在皇帝的角度去看,守捉郎這個組織之所以會存在,是這個國家見不到光的一面,或者說,是前朝遺留問題的縮影。
他打過天下,也接觸過不少地下組織,有極端的,有不極端的,有為國為民的,有報復社會的,但不管什么組織,只能在臺面下運作,一旦上了臺面,連盤菜都不是。
所以,這些組織也有自己的自知之明,他們只能在權貴的身上寄居。
倘若脫離了權貴,啥也不是。
從這一點就可以管中窺豹,長安的反叛,是不可能成氣候的。
除非有皇子封王,或者朝中大將重臣參與。
可現實的情況卻是,皇子封王在李世民心中,哪有這個膽子?
而大將重臣,就更可笑了,難不成李靖和房玄齡會謀反?
很明顯,李世民對于這些可能,都不屑一顧。
唯一可能的解釋就是,那些世家大族的余孽,趁著長安天花疫情,勾結守捉郎興風作浪。
至于目的,估計是為了對付太子李承乾。
畢竟李承乾是殺世家大族殺的最兇狠的人,他們自然要報復。
想到這里,李世民嘴角不由地揚起一抹弧度,轉瞬即逝。
如果李承乾因為長安的反叛,被拖住了滅四國的腳步,他正好可以趁此機會,率先滅掉高句麗。
“陛下!高句麗大軍距離我們四十里就停下了,似乎是不敢與我們正面對戰!”
就在李世民暗自盤算的時候,一騎斥候飛速來到陣前稟報,他瞬間就回過了神來,然后扭頭看向長孫無忌。
只見長孫無忌略微蹙眉,旋即若有所思的道;“對方將領身邊,應該還是有比較有遠見的謀士,但咱們不能讓對方將領思考太多,得給他點甜頭,引他上鉤!”
“嗯,有道理!”
李世民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然后扭頭看向諸將:“你們誰去敗北?”
“啊?”
眾將詫異了一瞬,頓時面面相覷。
這要是打勝仗,他們估計比誰都沖得快,但若是打敗仗,那就有點丟人了。
所以,他們比誰都躲得遠。
而李世民見他們這幅樣子,氣得臉當時就黑了:“這是計謀!你們懂不懂什么是計謀?!”
“不是的陛下,臣等都懂,但臣等做不到啊!”
“是啊陛下!打敗仗太難了,臣一生打仗,根本不知道敗仗是何物!”
“陛下!要不讓孫刺史去吧,他是咱們的敗軍之將,敗誰不是敗啊!”
“混賬東西!”
李世民聽到眾將的說辭,氣得差點想拔劍砍人,最后還是一名叫阿史那杜爾的突厥將領‘勇敢’的站了出來;“陛下息怒!讓末將去試試吧!”
“哼!”
李世民冷哼一聲,然后狠狠的瞪了眼程咬金,尉遲恭等將領,旋即扭頭看向阿史那杜爾,緩和了下語氣,道:“杜爾將軍,小心為上,不要太刻意!”
“陛下放心,臣明白!”
說著,阿史那杜爾就帶領自己的部下,策馬出了軍陣,然后直奔高句麗大軍。
與此同時,高句麗大軍陣前。
主將高突勃正瞇眼看著前方,似乎在等待什么。
大概過了片刻,一名高句麗斥候就策馬來到了他的身前,高聲稟報道:“大將軍,安市城守將拒不帶兵出城,說讓我們直接找個險要地形駐扎,與他們互為犄角,共同抵御唐軍!”
“這個安固!真是油鹽不進!”
高突勃聞言,頓時沒好氣地抱怨道:“大對盧都這么為他上心了,他還處處戒備大對盧!這是怕我們名為救援,實則搶奪他的安市城嗎?!”
“大將軍息怒,我覺得安固城主的建議沒問題.”
就在高突勃抱怨安市城城主的時候,一名看起來就像謀士的中年男子,連忙上前勸慰道;“李世民對內橫掃諸雄,對外制服戎狄,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傾國而來,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