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門外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高句麗傳來急報,淵蓋蘇文親率五萬大軍,馳援安市城,烏骨城方向,也有一萬援軍趕來,另外,我軍火藥、彈丸,已經嚴重不足了,軍械也損失了不少”
聽到這話,李世民不由心頭一沉。
雖然他心里十分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但現在的情況,無論是長安的亂局,還是遼東的戰事不利,軍心渙散,他都只能從遼東撤兵,別無選擇。
所以,沉默了半晌,他無奈地吐出一口濁氣,神色黯然地下達了命令:“傳朕命令:將遼東、蓋州、巖州的所有居民,前往國內,然后在安市城下,擺出一個盛大的軍容。讓各軍結成雄壯的方陣,緩緩而退。”
“要告訴所有將士,咱們來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咱們走的時候,也要走得從容不迫、體體面面。”
“諾!”
帳外應諾一聲,很快便下去傳命了。
而李世民在看到他離開之后,仿佛抽光了渾身上下的所有力氣,滿臉苦澀地道:“朕,終究還是沒有贏過那逆子啊!”
“陛下何出此言”
長孫無忌立刻接口,不以為然地道:“您跟太子是父子,是血肉至親,縱有爭鋒,也是父子之間的情趣,哪來的真正輸贏”
“而且,依臣之見,陛下也沒有輸!”
“哦”
李世民聞言,仿佛恢復了一些生氣,道:“朕為什么沒有輸你且說來聽聽”
只見長孫無忌啞然一笑,然后老神在在地道:“陛下莫非忘了您是大唐皇帝,所有的一切勝利,都是屬於您的!”
“啊”
李世民滿臉懵逼。
卻聽長孫無忌又侃侃而談道:“不管是李靖、還是李績,亦或是太子,他們都是大唐的臣子,他們打了勝仗,也是大唐的勝利,而大唐,是屬於陛下的。所以.”
他頓了頓,然后看向李世民,笑吟吟道:“只要讓太子來平定遼東,不管他如何勝利,如何英勇,記錄在貞觀史冊上的內容,永遠是,貞觀多少年,平定了遼東,征服了高句麗。”
轟隆!
此話一出,李世民如遭雷擊。
只見他滿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長孫無忌,仿佛自己的腦袋被人硬生生的掰開,然后塞進去了一樣名為『腦子』的東西。
這尼瑪的!
還能這樣搞!
你他娘的怎么不早說!
李世民心里仿佛一萬頭草泥馬奔過。
如果眼前這人不是他小舅子,不是他倚仗的國之重臣,他真想上去就是一腳,踹飛這個老銀幣。
“咳咳,”
似乎是也覺得自己剛才給出的意見有些那個啥,長孫無忌略微尷尬地咳嗽了兩聲,然后正色道:“其實不瞞陛下,臣在跟隨陛下來遼東之前,太子就對臣千叮嚀萬囑咐,好像知道陛下會在遼東折戟一樣。”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太子的囑咐,陛下從攻打白巖城開始,就一直在走彎路,甚至還失去了一部分軍心。”
“甚至,在臣看來,傅友愛事件,並不是偶然,與陛下此前失去軍心有一定關係。”
話到這里,他又抬頭看向李世民,有些無奈地總結道:“所以,依臣之見,陛下還是不要再打遼東了,讓太子去打吧,他應該早就有主意了。否則,高延壽、李思遠二人,不是白放回去了嗎”
聽到這話,李世民稍微沉吟,然后若有所思地道:“你說得有道理,朕在遼東確實犯了一些錯。但是。朕不覺得這是導致遼東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
說著,他看了眼遼東地圖,蹙眉道:“朕覺得,朕真正失敗的原因,是沒有聽從孫代音的建議,繞道烏骨城,以戰船閃擊平壤!”
“可是,我們的戰船並不堅利,就算選擇這條路,也有不少風險。”長孫無忌接口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旋即冷笑道:“這恐怕就是那逆子的制勝關鍵!”
“他在江陵的造船廠,據朕所知,可是造出了巨型戰船,是那種能航行大海的無敵戰艦!”
“如果讓他來攻打高句麗,他恐怕根本不會走咱們這條路,直接就從海上發動攻擊了!”
“這”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瞬間瞪大眼睛,不由道:“既然陛下知道,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