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淵男建進來,眾人紛紛起身行禮,卻沒人說話。
安市城陷落的消息,他們已經知道了,心中都有些慌亂。
淵男建走到主位上坐下,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洪亮:“諸位想必已經知道了,安市城破,楊萬春降唐。”
“接下來,李承乾的大軍就會來攻烏骨城。今日召集大家,不是要商議‘降或戰’,而是要商議‘如何戰’!”
一名年輕將領忍不住開口:“將軍,唐軍火器太強,安市城都擋不住,咱們烏骨城……能守住嗎”
“怎么守不住”
淵男建猛地一拍案幾,站起身來:“安市城背靠平原,無險可依,才會被唐軍斷了糧道。咱們烏骨城背靠丸都山,前有沸流水,只要利用好地形,別說唐軍有火器,就算他們有天兵天將,也別想輕易破城!”
他走到輿圖前,手指落在沸流水:“高延福,你帶三千士兵,明日一早沿沸流水西岸筑壩。壩體不必太堅固,只需能攔住建軍即可。”
“另外,在壩體下方埋上炸藥,待唐軍渡河時,咱們先泄洪,再引爆炸藥,讓他們葬身河中!”
這‘炸藥’是分享安市城抵擋住李世民大軍的成果。
“末將領命!”
高延福躬身應道。
“李繼勛,你帶五千士兵,去丸都山山道布設陷阱。”
淵男建又指向山道:“在山道兩側的山崖上堆滿巨石,再挖上陷阱,鋪上偽裝。唐軍若想從山道偷襲,咱們就推下巨石,讓他們有來無回!”
“末將領命!”
一名身材魁梧的將領站出來,聲音響亮。
淵男建又看向其余將領:“剩下的人,隨我加固城墻。在城墻內側筑二道防線,就算唐軍炸開城門,咱們也能在二道防線抵擋。”
“另外,城中所有糧草集中管理,優先供應士兵,百姓們的口糧,由軍中分出一部分接濟。只有軍民同心,才能守住烏骨城!”
“將軍英明!”
眾將領齊聲喊道,原本慌亂的神色漸漸消散,眼中燃起了斗志。
議事結束后,眾將領紛紛離去,只有高延福留了下來。
他看著淵男建疲憊的臉,低聲道:“將軍,您已經兩夜沒合眼了,不如先歇息片刻筑壩與布設陷阱的事,末將盯著就行。”
淵男建搖了搖頭,走到窗邊,望著城中的燈火。
夜色中,百姓們的房屋里透出微弱的光,偶爾傳來孩子的哭聲,卻很快被母親的安撫聲淹沒。
他輕聲道:“我不能歇。我是烏骨城的守將,若是我歇了,士兵們會慌,百姓們會怕。”
說完,他轉頭看向高延福,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了過去:
“這是我寫給平壤的信,你派人連夜送出去,交給我兄長淵蓋蘇文。信中我已說明,烏骨城會拼死抵抗,但請他速派援軍。”
“只要援軍能在一個月內趕到,咱們就能內外夾擊,擊退唐軍。”
高延福接過信,心中一酸。
他知道,淵蓋蘇文此刻正忙于平定國內叛亂,援軍恐怕很難及時趕到。
但他沒說出口,只是躬身道:“末將這就去辦。”
高延福走后,淵男建獨自留在議事廳里,拿起案上的烏金劍,拔出劍鞘。
月光透過窗戶照在劍身上,泛著冷冽的光。
他用手指拂過劍身,輕聲道:
“父親,兄長,孩兒定守住烏骨城,不讓唐軍踏進一步。若城破,孩兒便以死謝罪,無愧于高句麗!”
劍身在月光下輕輕顫動,像是在回應他的誓言。
第二日清晨,烏骨城內外一片忙碌。
高延福帶著士兵在沸流水西岸筑壩,泥土與石塊堆積在河岸上,很快就形成了一道矮壩。
李繼勛則帶著士兵鉆進丸都山山道,將巨石堆在山崖上,又在山道上挖下深達丈余的陷阱,鋪上樹枝與干草,偽裝得與地面無異。
城中百姓也紛紛出動,有的幫士兵搬運磚石加固城墻,有的則在家中磨制兵器,連老人與孩子都提著水桶,幫士兵們運送飲水。
正午時分,一名哨探騎馬奔回城中,在城樓下大喊:“將軍!唐軍前鋒已到沸流水東岸,距離烏骨城不足二十里!”
淵男建正在城樓上檢查城墻,聽到消息后,立刻登上城樓,舉起望遠鏡望向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