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火繩槍,能橫掃明末各方勢力嗎?”
面對懸賞發帖,眾多網絡大神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火繩槍?那火槍兵都得有個好體力,他們上戰場的時候,身上得背著一里地長的火繩。”
“這玩意射速超慢的,戰場上一分鐘能打出一發來,就是精銳了。”
“射程近,殺傷力不足,精度更是靠信仰,點火率只有可憐的五成。”
“這玩意刮風下雨都不能用,風吹滅火繩,雨水淋濕火藥,那就是燒火棍子。”
“火繩槍容易走火,火槍兵們身上背著的火繩,容易引起火災。”
“這玩意能不用就不用,用更好的。”
網絡大能們一通批判,讓林道也是撓頭。
他本以為火繩槍是熱兵器,對上冷兵器應該是有著碾壓式的優勢。
未曾想,這火繩槍竟然這么不給力。
“技術上的事。”
林道晃了晃脖子“以后還是要請教專業人士。”
喝了口水,他再度發布新的帖子。
“尋求比火繩槍更強的火器裝備。”
回帖很快也很多。
他的號經常發一些懸賞詢問,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略過那些不用看的,像是什么打廣告的,水字數的等等。
有用的信息里,像是提議現代槍械,火箭炮,導彈乃至于邱小姐的,統統略過。
最為滿意的,是某位技術大能,提供的沙勒維爾1777型燧發槍。
‘使用紙包彈丸與黑火藥,裝填速度超過火繩槍一倍以上。’
‘有效射程五十至一百米,使用燧發槍機。’
‘配備插座式刺刀,可于近戰之中轉換為冷兵器。’
‘拿皇橫掃歐洲的主力裝備。’
林道非常滿意,主動聯系技術大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大能幫忙進行優化。
待到拿到了大能優化過的圖紙與參數,立馬就送去了永和時空。
‘砰!’
無縫鋼管做成的槍膛內,噴出大股白煙。
一枚鉛彈呼嘯著沖出槍膛,以超過音速的速度,撞擊在四十步外的木靶上。
高五尺,闊三尺,厚度一寸以上的木靶上,木屑橫飛,被生生的擊穿了一個大洞。
這里是永和時空洛陽城外校場,此刻正在進行火槍試射。
試槍的劉虎,收槍檢查一番,過來遞給了林道。
林道仔細打量著手中的真品。
“硬木槍身,全長一米五。”
“槍管長一米二,無縫鋼管切的。”
伸手取過彈藥打量。
這是將彈頭,發射藥,底火用紙彈殼連在連一起的紙殼彈。
相比起從槍口倒火藥,再用通條壓實了射擊。
紙殼彈的出現,極大簡化了繁瑣的裝填流程,提升了射擊速度。
他將燧發槍豎起來,打量著槍口。
槍口處有套環掛鉤。
林道拿來一把帶卡扣的三棱軍刺,卡入了掛鉤上。
雙手持槍前刺,試了幾下感覺還行。
算上槍身的長度,總體已經超過了一米八,接近兩米。
這就是一把極致銳利的矛。
雙手持槍的林道,閉上了眼睛。
他的心中,想象著戰場上的場景。
身披三層重甲的敵軍重步,硬頂著密集的槍林彈雨,破開一道道的鐵絲網艱難靠近。
近身之后,火槍兵們掛上三棱軍刺近戰搏殺。
一槍扎下去,那些使用大刀斧頭的敵軍重步,身上立馬被炸扎出來,壓根救不了的恐怖傷口。
他睜開眼睛“爽!”
取下三棱軍刺掛在腰畔,林道平端火槍觀望擊發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