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城防,他身為內閣首輔責無旁貸。”
“然,建奴動向也需時刻查看。”
“協調各地勤王兵馬,籌措軍資等事,也需能臣辦理。”
雖說能力不怎么樣,可畢竟當了十多年的皇帝。
聽到這里,崇禎皇帝心中,已然逐漸有了明悟。
他睜開眼,望向了王承恩“他要保誰?”
“圣明無過皇爺。”
王承恩的頭,垂的更低了。
“周閣老的意思,請皇爺開恩,允史可法戴罪立功。”
這就是明朝末年,文官與太監們,共同應對皇帝的通行準則。
不能說是糊弄,只能說是這種方式最為有效。
吃軟不吃硬的崇禎皇帝,真吃這一口。
他皺眉沉思,狀若思索。
可熟悉他的王承恩卻是知道,這事成了。
以皇爺的脾氣,不愿意的話,當場就發作痛罵了。
果然,沉吟片刻的崇禎皇帝,果真點頭。
“可。”
王承恩不動聲色的撇了眼角落里的座鐘,等會就該響了。
今天的事情,差不多就這樣了。
等皇爺吃完蜜水,接下來就是處理些沒什么太大意義的公文奏疏,然后就是用膳睡覺。
可偏偏就是出了意外。
又來了一份緊急軍報。
淮安府的漕運總督,發來加急軍報。
‘江南林賊,大舉北上!’
淮安府城,漕運衙門。
“這衙門,破敗成這樣。”
林道呵呵一笑“官不修衙,搞表面文章都是一套一套的,有個屁用。”
時代風氣如此。
若是官府大興土木建造樓堂館所,會給人靡費的印象,可能引起輿情的不滿,
也就是會被人彈劾奢靡,浪費什么的。
為了面子,基本上都是儉修衙署,少修衙署。
可實際上呢。
里面的人,該有的享受從不會落下,該拿的好處也從來都不會手軟。
上次過來,行色匆匆忙著去打韃子。
沿途府縣算是秋毫無犯。
這次不一樣了,林道是走一路收一路,統統拿下。
攻打淮安府城的時候,不能說是攻打,只能說是對面開城投降。
漕運總督還有知府等人,見著外面大運河上帆檣如云,舳艫千里。
岸上人馬萬頭攢動,人山人海。
直接就是被嚇破了膽,拋棄城防干脆跑路。
守城的明軍,或者說是強拉來的丁壯們,很快開城投降。
不是他們不愿意為天子效忠,實在是打不了。
淮安府本就沒什么強兵,之前那些兵馬都被史可法帶去了廬州。
史可法押解入京后,又被黃得功等人帶去了武昌府。
結果全軍覆沒。
新任漕運總督,好不容易拉起了幾千人,都是糧餉雙缺的丁壯。
這等情況下,面對外面無邊無沿的賊軍,拿頭去堅守城池?
雖說嘴里喊著要為天子盡忠。
可能活著,總比死了好。
不是臣等不盡忠,奈何對面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