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郎君。”
店家熱情招呼“要幾個胡餅?”
“店家。”林道尋了張胡凳坐下“生意如何?”
“這~~~”
店家有些疑惑,搞不懂此人意欲何為。
“也就是養家糊口。”
店家隨口敷衍“賺不得幾個錢。”
林道笑問“一天一百文?”
店家隨口回應“哪有那么多。”
“就算一百文。”
“那一年就是三四十貫。”
林道拉開旅行包,從里面取出幾枚銀錠。
“這里差不多有三百兩銀子,把你的店盤給我如何?”
唐朝前期貨幣匱乏,購買力很強。
白銀與銅錢兌換比,差不多是一貫兌一兩。
三百貫錢,毫無疑問的一筆巨款。
店家盯著桌子上的銀錠,手都有些抖。
片刻之后,他還是搖頭拒絕。
“這位郎君,小店是家父傳下來的,前隋的時候就在這兒賣胡餅了,不敢出售祖業。”
林道俯身,又拿出來了幾枚銀錠擺放在桌子上。
“六百兩。”
店家重重點頭“成!”
六百貫錢!
他起早貪黑的賣胡餅,起早貪黑的,一天利潤撐死也就是幾十文。
長安城內一套宅院才幾個錢?
有這筆錢,他不但可以另外買間鋪子,繼續賣胡餅,甚至還能在坊市內再買上一套宅院。
這等生意當然不能錯過。
至于說祖傳的鋪子
想來阿耶在地下,也會含笑應允的。
至市署,尋了市令,繳納一筆費用,辦妥了轉讓手續。
這家位于西市較為偏僻之處的胡餅店,就是林道的了。
店家帶著私人物品與家人,美滋滋的離開了。
留下了兩個不知所措的伙計。
“你們沒工錢?”
兩個伙計齊齊搖頭。
“現在有了。”林道頷首“每天十文錢,可否愿意繼續留下做事?”
“愿意!”
貞觀年間,斗米不過三四文錢。
除了糧食產量大增之外,更重要的是缺少貨幣。
武德年間物價更貴,可同樣也是缺少貨幣。
一天十文錢,不少了。
“店主。”兩人都是歡喜不已“店主放心,我等做的胡餅絕對好吃。”
“不做胡餅。”
林道搖頭“以后這里改賣肉夾饃,羊肉泡饃。”
“你們一人學一樣,我來教你們。”
胡餅店停業兩天,不少老顧客都表示不滿。
好在第三天終于開門了。
濃郁的肉香味道傳出,吸引了不少人入內。
案板上剁碎了肉香四溢的臘汁肉,切開烤到酥脆的白吉饃填充進去,肉香浸透麥香。
焯水后的羊肉,于大鍋里舀處熬著骨頭湯,加上花椒,八角,香葉,小茴香等料一起煮。
再加入少許的辣油,白糖,香菜,切碎的蒜等盛在大碗里端上來。
香氣,賣相就讓入店的客人們歡喜不已。
價格上有些貴,可依舊是有人愿意吃。
“真香~”
“太好吃了,就是有些貴。”
“這都是肉,當然貴了。”
林道坐在一旁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