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通。”
“你領兩千人任先鋒,攜大車工具先行。”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三十里設一營地建灶,準備糧草水源干柴。”
林道手指施耐庵“施耳,你尋工地上的文吏書案,組織河工戍軍,以百人為隊編組隊列。”
“人發三日干糧,依次出發。”
“韓山童。”目光看向白蓮教圣子“你與白蓮教眾為后軍,收拾營地軍資輜重。”
“挾老弱行軍,收容掉隊士卒~~”
他最后囑咐“鄭二十七,你去挑選八百青壯。”
“身強力壯者為先,同村不得過十人,編成一千戶,隨我同行。”
“諸位記住,過于沉重拖延行軍速度的東西統統不要。”
“沿途逢城不入,遇村不擾。”
“能做事的現在就去做,做不到的自己主動說出來,我換人。”
這番略顯簡單的安排,聽的眾人是一愣一愣的。
最激動的是施耐庵。
他激動于明王竟然懂兵法!
所謂兵法,并非只是戰前布陣,指揮打仗。
真正的兵法,是行軍打仗。
行軍在前,打仗在后。
能將數以萬計的人馬,從一個地方帶到數百里外,這才是真本事。
林道的吩咐雖說籠統,可卻是條理脈絡分明,該有的要點都給安排到了。
明王越有本事,就意味著反元大計成功的希望越大。
自己空活一世,總算是見著了暴元被推翻的曙光。
天下百姓,苦暴元久矣
劉福通很生氣,自己被安排了累活苦活。
可看一眼步戰車,心頭的怒火就被壓了回去。
‘不可力敵,只能智取。’
‘我就不信,你是無欲無求~’
有了明確的命令,眾人的動作都很快。
愿意跟隨林道的河工與戍軍,開始紛紛整隊按序出發。
不愿意跟著的,則是領取了干糧,各自離開返鄉。
離開之人,絕大部分都是有家室的。
人一旦有了牽掛,真的是很難不顧一切的去搏命。
“明王~”這邊劉福通上前進言“如今當裹挾人力,以壯大聲勢。”
“別放他們走,當是掃地為兵,統統攏入麾下。”
冷兵器時代,人多就是最大的優勢。
傳統思維上,自然是人越多越好。
“這些人。”
望著逐漸四散遠去的河工戍軍們,林道微微嘆氣,將一大摞的寶鈔塞進他手中“都是活動的宣傳站。”
“他們回到家鄉,以及沿途經過的城鎮村莊,都會聽到明王降世的消息。”
“這種宣傳帶來的效果,遠超些許人數。”
“你要注意軍紀,不得擾亂地方毀我名聲。這些寶鈔,用來于沿途購買物資。”
“是。”心情復雜的劉福通,躬身行禮“是在下目光短淺。”
聽聞此言,這邊林道瞇起了眼睛“在下?”
“末將!”劉福通趕緊正色更正“末將受教了!”
一隊接一隊的人馬出發,負責后勤輜重的韓山童,又跑來尋林道。
“明王~那石人過于沉重,不好攜帶。”
石人還有用,時不時的就能拉出來表演一番燈光秀,肯定不能丟下。
林道步行前往石人處,于眾目睽睽之下將其送走。
石人送回現代世界,請工人過來進行一番改造。
將射燈改成紫白金青四色彩光。
浩蕩的隊列開始出發。
戍軍還好些,至少受過訓練。
河工們就是純粹的烏合之眾,全靠臨時提拔起來,擔任十夫長,五十夫長的戍軍呵斥打罵,方能勉強維持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