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挑出來,這個味重,要單獨處理。”
“要進行分揀的,魚也是分紅肉跟白肉。”
“魚頭魚尾魚下水,都要清理掉,那邊有修好的水泥水池,放進去撒鹽用復合法發酵做魚露,記得加酒曲。”
“大魚肉剁成塊,直接拿去腌制咸魚,能保存的更久。”
“別給我省鹽,鹽多的用不完。”
“最好的,最大塊的魚肉,現在就下鍋!”
林道親自盯著督促,最快速度運送物資過來。
劉家港的修建迅速開工。
附近的漁民,要么去工地上當雇工,要么上了新式漁船出海捕魚。
今天早上是十幾艘一百多料,甚至二百料的大中型漁船,經過培訓后,第一次出海捕魚。
這些船上,加裝了拖網以及柴油機等設備。
下午申時左右,船隊歸來。
雖說遺失了幾張拖網,弄壞了兩臺柴油機,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事故。
可畢竟船是都回來了,還帶回來了數萬斤的漁獲。
沒辦法,這年頭的大海資源,太豐富了。
尤其是近海的地方,尋著了漁場一網下去,幾千斤魚輕輕松松。
漁船靠上臨時棧橋,各式各樣的漁獲,潮水一般送下來。
林道主動上前指導,安排處置。
他說的鯊魚,是那種海邊常見的胳膊長短的小鯊魚,不是什么大白鯊。
鯊魚皮膚上的味道非常重,需要特殊處理才能吃,通常情況下是不吃。
雖說沒有冷藏艙,可海魚也不至于壞的那么快。
人手足夠多的情況下,還是能忙完的。
就是十幾條的臨時棧道附近,大片的魚血,灑落的下水等,不但刺眼而且刺鼻。
一輛輛裝著橡膠輪胎的大車,將大批漁獲分別運走。
做魚露的拉去做魚露,做咸魚的拉去腌制,最新鮮最肥美的,拉走下鍋晚上直接吃。
林道擔心寄生蟲,尤其是成長之后長達幾米的條蟲。
所以軍中以軍法,民間以呼吁提醒的方式,要求所有人吃熟食,徹底熟了的那種。
晚飯的時候,林道吃的是大小黃魚。
絕非人工養殖的。
“咱們中土人口眾多,但是物產跟不上。”
吃飯的時候,林道與眾人不斷言語“尤其是肉食,絕大部分人的肉食分配量很少,少到可以忽略。”
“春秋戰國時期,人少吃的肉多,身強體壯個頭也高,打的四方蠻夷胡狄哭爹喊娘。”
“可后來~~~”
后來,人多了之后肉食不夠吃,就淪為了權勢富豪們的專享。
普通百姓的攝入量減少,甚至許多時候,連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都保證不了供應。
導致身體素質下降,平均身高不斷降低。
尤其是亡國淪為殖民地后,生活極其悲慘,與阿三家的低種姓并無區別。
林道一路上所見,瘦骨嶙峋,滿臉菜色的人到處都是。
“中土百姓,是世間最強,最優秀的。”
“我們要吃的好,喝的好,長的高,長的壯!”
“就從吃魚開始。”
大規模畜牧養殖出現之前,海洋漁獲大概是最快也是最合適的蛋白質來源。
以這個時代的海洋物種豐富程度來說,哪怕一年撈個一千萬噸都沒問題。
唯一的難度,就是打撈難度很大,運輸儲存困難。
目前來說,做魚露以及腌制風干,是唯一的選擇。
“魯淵。”
“張士誠。”
吃飽喝足,拿著魚刺剔牙的林道,望著兩人囑咐“這邊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修港,造船,捕魚。”
“港口是基地,有了優良的港口,方能駛向更遠的大海。”
“魯淵,修港的事情交給你了。”
“人手,錢糧,工具,鋼筋水泥要多少給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