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催妝詩,對于林道來說是輕車熟路,早就念過許多次了。
這個流程是告知里面的新娘子與女眷們。
時辰快到了,該出門了。
屋內人不少。
婢女,嬤嬤之外,新娘子的嫂嫂,妹妹,女性長輩等皆在。
穿著深青色吉服,大袖霞帔的新娘子,撲入了楊氏的懷中哽咽“母親~”
女子出嫁之時,無論心中作何感想,肯定是要痛哭一場的。
而母親這邊,無論是嫡出還是庶出,無論平日里關系如何,都得好生安撫。
待到過了這個流程,接下來就是楊氏親自動手,取來一根細麻繩,為新娘子絞去了面上汗毛。
今天之后就不是少女了,要向著婦人轉變。
新娘子的妹妹嫂嫂,各房女眷紛紛送上祝福與禮物。
她妹妹更是歡笑“二姐夫這首催妝詩,是徐安期做的,讓二姐夫自己做一首~”
“他是武人。”新娘子下意識的開口“能背下這首詩已經不錯了,何來自己作詩?”
這年頭的武人是個什么形象,這些女子都是心中有數。
能背詩的,就已經是武人之中的翹楚了。
還自己作詩?
你怎么不讓他去考狀元!
一眾女子紛紛起哄。
這還沒出家門呢,就已經護上了
小妹更是個喜歡熱鬧不怕事大的,直接跑到門邊,隔著房門向外高呼“家姐說了,還要姐夫自己做一首催妝詩~”
門外的林道,聽聞此言也是笑。
‘若不是我查資料出了紕漏,現在等著出嫁的就該是你了。’
“且容我想一想~”
林道郎聲回應,邁步在院子里轉圈。
看似在思索詩詞,實際上是在腦海里想著,哪些詩詞的朝代合適。
自己做詩是不可能,沒那份功底,或者說是學習的知識體系不同。
可他能做文學界的搬運工,前提是應時應景。
過了一會,終于是有了合適的。
他邁步來到門前,再度郎聲念詩。
“寶鴨香消燭影低,被翻紅浪夢魂迷。”
“來朝共把鴛鴦帶,認取同心結子齊。”
看熱鬧的趙匡胤等人,頓時起哄,哄然大笑。
這首詩在這個時代來說,就是帶著俗氣,過于直白。
不過卻是很符合武人的身份。
粗鄙好色嘛
屋內也是響起了一片笑罵聲。
“姑爺這是等急了。”
有符彥卿的妾侍笑言“急著要被翻紅浪。”
去過海邊的朋友都知道,海浪是一波接一波,律動節奏連綿不絕。
被子如同海浪一般有節奏的抖動,經歷過的人的都懂。
之前接受過婚前教導,看過會動木偶與插畫圖的新娘子紅了臉。
雖說俗了些,可的確是姑爺自己做的詩。
單單是這一項,就遠超絕大部的武夫們。
蓋上了蓋頭,終于是到了出門的時候。
蓋頭很早就出現了。
漢末時期天下大亂,女子出嫁經常遭遇劫掠。
為此用紗巾蒙頭,避免容顏被賊人看上掠走,就成了蓋頭的雛形。
多年下來,尤其是歷次戰亂之后,已經成為了婚俗普遍使用的重要環節。
房門打開,女眷們簇擁著新娘子走了出來。
一身深綠色的花釵禮衣,與一身攝盛紅袍的林道,可謂是相得益彰。
這就是自唐以來傳承下來的紅男綠女。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