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孟昶等人行禮離去,這邊神色復雜的柴榮,看向了趙二“千里奔襲,一戰滅蜀國。”
“殿前司,打的好。”
稱贊殿前司而非特指鐵騎軍,是為了以殿前司來分潤功勞。
他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極為震撼。
蜀國國力不強,還不如南唐。
可地形險要,想要滅其國極為困難。
林道竟然走子午道千里奔襲,進行了一場幾乎不可能成功的軍事冒險。
這一路上,無論是石羊關還是別處關隘,只要有一處地方出現紕漏,就會導致大軍被切斷后勤補給,堵死在崇山峻嶺之中。
可林道竟然成功了。
一路沖擊千里,直抵成都城下,甚至還迫降了蜀國。
這份輝煌的戰績,讓柴榮也是有些難以置信。
這可是滅國之功!
他沉吟片刻,詢問趙二“高平侯,在蜀地有何作為?”
這話的實際意思,是在問林道是否有什么不臣之舉,例如想要割據蜀地什么的。
這種事情,在這個武夫當道的時代里,再為正常不過。
統領大軍在外,奪取了大片富饒的土地。
從此自立,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柴榮知道自己故意安排趙匡胤去分功的事兒,林道必然看的明白。
趙二是個精明之人。
他一聽就明白了柴榮的意思。
當即行禮回應“都指揮使安定地方,急切等候朝廷派遣文武前去接管蜀地。”
倒不是說他對林道多么忠心。
這小子對自己哥哥都不忠,更別說是外人。
之所以幫林道說話,主要是因為他同樣是屬于滅蜀功勞集團之一,還被列為首功。
一旦林道的功勛被否定,那他們這些滅蜀的功臣,自然也就是白忙乎了。
他是在為自己的功勞說話!
“既如此。”
柴榮頷首點頭,囑咐馮道“派遣地方文武之事,要盡快。”
接受蜀國各地州縣,安排文武上任,乃至于重新劃分歸屬等等。
這些都是應有之事。
只不過,在武夫當道的時代里,最重要的是封賞。
“高平侯立下奇功。”
柴榮斟酌一番心中有了決斷“當晉開國公,加封其為秦國公,增加食邑兩千三百戶,實封八百戶。”
他專門解釋了一番“此戰運籌帷幄之功,在張永德。”
“若非如此,高平侯當可封王。”
林道是具體指揮打仗的,名義上的一把手是張永德。
按照規矩,大頭自然是落在張永德的身上。
“符彥卿封魏王,張永德封衛王。”
這兩個王爵,音相同但是地方不一樣。
魏是大國,而衛則是小國。
哪怕是封王,也是有區別的。
符彥卿是外戚,是國丈。
從小國衛王轉為大國魏王,沒人會說什么。
誰讓人家女兒是皇后呢。
而且這次立下滅國之功的林道,也是符彥卿的女婿。
如此一來,他的晉升也是沾了林道的光,算是分潤了林道的功勞。
“趙匡胤牽制有功,為林道突襲成都提供了協助,封宋國公。”
還是那句話,宋國是小國,秦國是大國。
哪怕是國公,也是分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