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暖日,清涼如秋。
回到汴京城的日子,是難得的好天氣。
馮道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大軍凱旋。
年過七旬的馮道,親自念了一篇文縐縐的拍馬文,用以稱贊林道的煌煌武功。
一次南下,蕩平江南各國,最遠打到了交趾去。
這當然是煌煌武功,毫無疑問。
哪怕是唐初諸多名將,出征也是一次滅一國。
唯有曾經一戰滅數國的唐太宗,能與之相比。
馬背上的林道,安靜的聽完了拍馬文,緩緩頷首“你能直言不諱闡述事實,這很好。”
“留守汴京,操勞國事,做的好。”
“當晉瑯琊郡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一千二百戶。”
活著的馮道作用極大,他那龐大的關系網絡,用來安撫各地最為合適不過。
林道希望他能做個表率,給全天下的文官們都給打個樣。
好生做事,也是有出路的。
至少,林道這次愿意給亂世之中的文官們,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獲封郡王的馮道,表演出自己的歡欣鼓舞與高興來,四周眾人也都是向他祝賀。
只不過,這都是演的。
看武人們那毫不在乎的神色就知道。
林道調整了封爵系統。
文官也可以封爵,甚至最高能封到郡王。
但是有一個限制條件,那就是爵位跟著人走。
像是馮道,封了瑯琊郡王,這個爵位只在他自己的身上。
他死后,這個爵位與食邑,都會被收回,子孫后代是不能繼承的。
馮道今年已經七十多了,在這個時代來說,那就是毫無疑問的長壽。
這份榮光,他還能享受幾年?
所以眾人都是表面祝賀,心中都是不以為然。
而真正能爵位繼承的,則是武將們。
因軍功獲得的爵位可以繼承。
單字王爵可以傳承五代,雙字郡王則是傳四代。
公侯伯分別是三代,兩代與一代人。
再往下的爵位,則是都被取消。
林道取孟子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來定爵位傳承。
想要繼續擁有爵位也可以,子孫后代入軍中立下赫赫軍功,自然可以延續。
而這,就是最為直觀的重武輕文。
也是給武人們鼓勁,讓他們為了子孫后代,能更加的去拼命。
各部兵馬,自去城外各處軍營安歇。
接下來,他們將會輪流進行一段長時間的休假。
當然,相應的賞賜必然不能少。
對于這些職業武人們來說,索要賞賜天經地義。
哪怕是古代全民皆兵的時候,該給的好處也是一樣要給。
秦軍那么能打,根源就在于軍功爵制帶來的賞賜。
規模盛大的宴會結束之后,林道總算是有了私人時間。
“這是怎么了?”
一回到寢宮,就感受到了那劍拔弩張的氣場。
冷著臉的符二娘,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
花蕊夫人與周娥皇還有李艷娘,都是站在那兒接受教育。
見著林道進來,幾女急忙過來見禮。
“妾身,只是在教導她們宮中的規矩~”
符二娘有些慌亂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