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又稱高粱水。
以前是永定河的干道,后來永定河道南移,剩下的干道就成了高粱河。
這條河本身只是永定河水系的一部分。
類似的小型河流,在廣袤的中土大地上數不勝數。
其之所以名氣極大,源于某位著名賽車手的精彩表演。
林道知曉這段故事,除了嘲笑車神驢車開的好之外,就是加強了對遼軍的重視。
同樣處于開國上升階段的遼國,其戰斗力并不差。
戰略上可以藐視對手,但是戰術上必須重視。
“陛下。”
背著二十杖欠賬的潘美,前來稟報軍情“我軍各部已依次抵達高粱河。”
“遼主耶律述律,親率二十萬大軍背靠幽州城,與對岸列陣。”
林道頷首,目光掃過眾人“都說說吧,這仗怎么打。”
諸將各抒己見。
隱為眾將之首的石守信,當先出列進言“孫子有云,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高粱河雖不大,卻也是一條河。”
“若是強行渡河,恐遭遼人半渡而擊。”
先行擺明了困難,石守信跟著說出了自己的打算“當固河以自守,遣奇兵繞行遠山絕其糧道。”
“遼人兵馬牲畜眾多,糧草所需甚大。”
“如此,遼人自當不戰而退。”
石守信的戰術有些消極,固守的同時派人斷糧道。
不過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贊同。
畢竟遼軍與之前打過的都不一樣。
此時遼國還沒被儒家給腐化,吹牛之事做的不是那么過分。
二十萬大軍之中,實打實的足有十幾萬。
雖說是部落兵,可他們騎兵太多,十年前打進汴京城,滅亡了后晉的強橫戰斗力,還歷歷在目。
偏向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消極避戰,也能理解。
這種戰法~林道微微頷首再問“還有誰?”
急于表現的曹彬出列行禮。
“陛下。”
“臣有聯絡幽州城大戶之家。”
“他們表示,只要陛下愿意承諾讓他們守住家業,就愿意協助獻城!”
“臣以為,可挑選精銳在大軍激戰牽制之時,突襲幽州城,借大戶之家的手,奪取幽州城。”
“如此一來,就將對遼人形成兩面夾攻之勢!”
曹彬的提議,就是傳統的內應獻城。
這等事兒,后金滿清做的多,經驗豐富。
如此方式,明顯輕松了許多,有更多的將領們表示支持。
按理說是很好的選擇。
只不過林道對待地方豪強大戶的態度,是關鍵性的問題。
就看林道是否愿意讓幽州城的大戶們,以功勞頂替了。
林道再度頷首,繼續追問“還有誰?”
“楊業,你說說。”
被點名的楊業,明顯也是有準備的。
他中氣十足的揚聲“陛下,臣覺得我軍兵鋒正盛,無需那么多的麻煩,直接破釜沉舟渡河破敵就是!”
毫無疑問,楊業得到了最多的支持。
這其中一部分是同樣贊同直接硬上的,還有一部分則是見著林道專門點名楊業,而主動捧場的。
“你的戰術。”林道首先看向了石守信“計毒莫過絕糧,計惡莫過放火。”
“遼人不是沒腦子的蠢貨,他們必然對糧道嚴加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