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各戶都聽著了~”
“家中有十歲以下孩童的,速速至里正處登記~”
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內,傳來了開封府衙役們敲鑼打鼓的呼喊。
“有孩子的速速去登記~”
“逾期不報者,將有重處~”
“詳情可詢問里正,觀看開封府告示~”
馬前街一處路口,大批百姓聚集于此觀看衙門告示。
有識字的上前為眾人宣讀。
“~陛下頒旨,朝廷執行~”
“~定策全民義務教育~”
“~以下地區選為先行試點地區~”
“~開封縣~祥符縣~封丘縣~陳留縣~”
“~凡家中有年滿六歲至十歲孩童者,當登記造冊備案,以入本縣學堂就讀一年級~”
“~此義務教育乃強制執行,隱瞞不報者,以欺君論處~”
圍觀的人太多,自是七嘴八舌的各種詢問。
好在告示附近有看守的衙役,按照之前培訓的說辭講解。
“陛下仁慈,愿啟民智。”
“家中孩童,當入學受教。”
“讀書識字,明事曉禮。”
“陛下慷慨,所有學費全免!”
“中午在學校還能吃頓飽飯!”
“這等千古未有之大機緣,諸位父老萬萬不可錯過。”
這話說的,民眾之中皆是嘩然。
所有人都是不敢置信,懷疑自己聽錯了。
“刁有信~”有認得說話衙役的街坊高喊“你可莫要說錯了,這學堂不收束脩?”
束脩就是春秋時期的拜師禮,通常指的是十條肉干。
到了后來,更是演變成了各種財物。
現代之前,知識是屬于被壟斷的寶貴非物資財產。
平頭百姓想要學習知識,起步就是要支付一大筆的拜師禮。
之后逢年過節,給老師的好處也不能少。
否則就會被趕出私塾。
像是趙普,被林道招募之前就是在滁州干這個的,收入上很是不菲。
所以說,讀書會榨干一個家庭,并非是虛言。
這還沒算日常用度,尤其是價值不菲的筆墨紙硯的消耗。
其實這已經是不錯了,至少咬牙賣田賣牛,還是能送孩子去讀書的。
換做唐以前的時代,哪怕家里有點小錢,也沒機會學習知識。
因為知識都被貴族們所壟斷,除非拜入貴族門下當狗。
否則,就得尋宗門求學。
無論哪一條,對于普通百姓們來說,都是難如登天的道路。
沒人愿意當文盲,也都知道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可沒機會啊
現在機會來了,而且是如此的美好。
世世代代都被坑怕了的百姓們,也是激動不已。
“刁捕頭~”
有人高喊“真不收錢嗎?若是不收,老師豈不是虧大了?”
刁有信其實只是開封縣的二等皂隸,喊他捕頭純粹是給他面子,想聽更多消息。
“確實不收錢~”
心情大好的刁有信,連連高呼“陛下體恤百姓,免除所有上學費用,還提供文具等物。”
“至于老師,則是隸屬于禮部教育司,吃朝廷的俸祿。”
“陛下的意思,是先行在這幾個縣進行試點,以后不斷推廣直至于全國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