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如涼的李光儼,一咬牙就帶著上馬的人沖出了谷口。
至于還沒走的那些人,只能算是他們命中該絕!
白天的哨探放的遠,能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可林道派來的兵馬太多,這些騎乘著從遼東等地繳獲的高頭大馬的騎兵,從遠處拉網,逐漸合攏過來。
李光儼看了一會,當即向著敵軍騎兵最密集的地方沖去。
四周眾人面露不解之色。
明明有一個堵路騎兵都沒有的缺口的,為何不走?
李光儼沒時間解釋,強令各部拼死沖鋒。
能當上萬人級別的指揮官,哪怕是走關系也得有兩把刷子。
他能看得出來,那邊的缺口靠近黃河岸邊,看似生路實際上是死路一條。
而漢人騎兵最密集的地方,看似危險,實際上一旦沖過去就是海闊天空。
想法是對的,不過前提是你能打得過。
這邊的御前班直騎兵,也是加速前沖對撞。
兩邊都是以數百人為隊,形成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隊伍,互相沖擊對撞。
通常情況下都是沖殺一番,隊伍規模都會瘦身一層。
之后調理重整,再度去沖下一隊。
影視劇里那種,成千上萬的騎兵好似一大坨般一起猛沖的場景。
不能說沒有,只能說不是騎兵交戰的主流。
李光儼用力抹了把臉上的汗水。
他已經沖殺數陣,身邊卻是只余下了百余騎。
可四周數里地范圍內之內,至少還有五六個漢人的騎陣在移動。
那些漢人騎兵,都是身穿精良的鐵甲,騎乘的也都是神駿的高頭大馬。
數量上更是遠超自己。
“漢人太多了~”
“他們有著取之不盡的兵源,不給我等活路啊~”
實際上在農耕時代里,只要中土百姓們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那他們必然是能擴展到地理極限的盡頭。
馬蹄聲隆隆,附近一隊數百騎的漢軍騎兵,策馬呼嘯著沖過來。
李光儼絕望的輕嘆口氣。
雙手端起了長槍,領著身邊剩余的人手,再度沖了上去。
馬匹交錯,兵器揮舞,人喊馬嘶。
一番面對面的對沖廝殺過后,沖出去的拓跋部騎兵只有七八騎,且幾乎人人帶傷。
而這些人之中,并沒有李光儼的身影。
這位李繼遷的父親,李元昊的爺爺,在這方時空之中,連建立西夏根基的兒子都沒生出來,就戰死在了青銅峽外。
沒人在意他的死,只有戰后打掃戰場的時候,會被拖走。
沖出陣列的七八騎,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場分道揚鑣,拼命打馬突圍。
對于這些散兵游勇,成隊的騎兵自然不屑追殺,他們的目標是成堆的敵軍。
自有外圍的輕騎們,負責截殺零散逃兵。
并非所有的拓跋部騎兵,都知道真正的生路在哪里。
大部分的騎兵,驟然遇襲的時候,本能反應就是往人少的地方跑。
結果他們跑著跑著,就跑到了黃河岸邊。
河面寬闊達數百米的黃河,是這些騎兵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泅渡的。
更可怕的是,河面上還有船,上百艘的船只堵在了河面上,徹底切斷了他們的生路。
當大批漢軍騎兵涌上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宣告結束。
敢于抵抗的,當場被殺。
不甘心想要泅水逃走的,則是被船上的人,以木棍敲打,咕嚕嚕的沉入水底。
剩下的都是投降的。
他們被捆綁起來,分隊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