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手持方圓劍施展白猿劍訣,三道顏色、氣息各異的劍意則伴在身旁,隨著寶劍每次揮舞盤旋而動。
青蓮靈動,似是風中落葉,一落一搖,裝作不經意擦過磨劍山,留下一道道火花。
扶搖則直來直去,時而積蓄力氣,時而突然激射而出,撞在石壁之上發出一聲脆響。
方圓穩重,伴隨云逸手中寶劍而動,只在劍鋒碰觸磨劍山的時候才會突然附身其上,加大力道。
此刻磨劍山仿佛化作一個無法擊倒,而且不會還手的敵人。讓云逸可以毫無后顧之憂,一次次的全力出劍,酣暢淋漓。
王神來大袖潑墨,筆走龍蛇,洋洋灑灑記錄著此間情景。
只見那柄大鐵片模樣的方圓劍每次出劍落劍,形貌都有微妙變化。寬大劍身逐漸變窄,方形劍尖也終于漸漸有了鋒芒。
它變得越來越像是一柄劍。
云逸早已陷入物我兩忘的境界,手中不斷揮劍,至于那些變化則完全沒有落入他的眼中。
此時此刻他輕閉雙眼,好像回到了飛天秘境之中,在猴老大的指導下一次次笨拙揮劍,用心感受著寶劍本身。
可若是仔細看去,他的白猿劍法其實又有了一些變化,顯然是融入了自身這段時間的感悟。
白猿劍訣講究一個“抱元守一”,除了這四個字的原本含義,劍招大開大合本身也有字面意思。
一個“抱”字用來畫圓,一個“一”字直來直去,劍鋒平直為方,劍鋒靈活為圓。
全力施展的時候,方方圓圓變化莫測,一招接著一招,令人難以抵擋。
如今云逸另有感悟,又對其做了幾分修改。
天地之大,方圓幾何?
人心難測,善惡幾何?
浮生一晌,悲歡幾何?
劍仆說劍乃殺人器,王神來說劍乃斬斷因果之物,宋新瓷則說劍是和尚身邊的小沙彌,你若讓他清理澡盆,它便不得不去殺生。
可昨日云逸苦尋三尺青鋒的救人之道,卻是悟出一個道理。
劍乃是衡量三界萬物的一把尺子。
正如方圓劍此時化作的古樸模樣,無尖無鋒,卻可以衡量道理長短。
我這一劍,是殺是救,是善是惡,自有我的定數。
劍是規矩!
宋新瓷與云逸以同心蠱相連,自然對他那邊的變化有所感應。
她輕盈蕩著秋千,少女般晃著雙腿,抬頭直視不算刺眼的日頭。
雖然目不能及,但她心中有所感應,剛剛有一道劍氣自鑄劍山莊去了那邊,正是云逸的手筆。
她自幼修行天賦一騎絕塵,唯有正道的封默能與她相較一二,故而她一直孤傲,從未將他人的修煉速度放在眼中。
可是如今身體抱恙,讓她終于放緩腳步,有功夫去思考一些從未想過的事情。
比如云逸的修行速度,其實也近乎妖孽。
明明無名小鎮相遇的時候,他還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這才過去數月時間,他居然就已經走到了化神后期,開始觸碰返虛境的邊緣。
而且不知為何,宋新瓷隱隱有所預感,返虛境中人人畏懼的心魔,對于云逸來說反而不是什么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