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在玉清宮散步時,趙孝騫便發過宏愿。
此生四大愛好,“吃”排名第一。
很嚴肅,不開玩笑。
敢在菜里放香菜,就是破壞趙孝騫的宏愿,誰折他的翅膀,他定毀誰的天堂。
廚子這頓打挨得不冤。
有人吃完飯才打廚子,趙孝騫是不一樣的煙火,他還沒吃就先打廚子。
不吃香菜是趙孝騫做人吃飯的底線,前世今生,聞到香菜味就想吐,不小心誤吃會引發一系列應激反應。
今日只是踹了廚子幾腳,已經算是很克制了。
“芫荽”這東西,最初是外來物種,西漢時被引入中原。
引入它的人名叫張騫,出使西域的那位,他不僅引入了芫荽,還引入了許多外來物種,每一種都在我華夏大地上種植千年。
老祖宗嚴選,必屬精品。
張騫帶入中原的物種,要么能增產吃飽,要么味道極好。比如黃瓜,大蒜,葡萄,蠶豆等等。
除了芫荽,它一定是張騫一時糊涂的決定。
趙孝騫對它深惡痛絕。
活了兩輩子,恨仇人都沒這么恨過。
大家名字里都帶個“騫”字,何必為難后世小迷弟。
廚子揍過了,趙孝騫心情好了些,飯菜一口沒動,肚子餓得慌。
又踹了廚子屁股一腳,趙孝騫令他帶自己去王府后廚。
早就對大宋的飲食不滿了,對趙孝騫這個經歷了前世八大菜系的人來說,大宋的飯菜簡直是豬食。
神奇的是,這個年代其實已經有了炒菜,但不大普及,炒菜的鍋也不是后世的鐵鍋,而是一個四方形的鼎。
大宋廚子如今對炒菜的概念,大約還處于原始時期,那就是把菜扔鍋里,不放湯,這便算是炒了。
而且炒菜在如今并非主流,權貴百姓和集市酒樓里,飯菜仍以蒸煮烤為主。
廚子恭敬地領著趙孝騫,一路朝后廚而去。
王府內遇到下人丫鬟,紛紛驚疑不定,避讓一旁行禮。
趙孝騫的神色緩和了一些,甚至還擠出微笑招呼示意。
廚子見趙孝騫臉色好看了些,不由松了口氣,趙孝騫目光瞥向他時,表情又冷了下來,一腳踹上他的屁股。
大部分時候,他對下人還是很親和的,……放香菜的廚子除外。
王府后廚規模不小,畢竟王府包括屬官下人在內總計數百人,每天要做的飯菜不是個小數。
趙孝騫走進后廚,瞬間感覺自己又穿越了千年,回到了當年大學食堂的操作間。
兩排廚子齊刷刷地站著,屋內和外面露天約有二十多個灶臺,案板上各種肉類和綠菜,其中就有趙孝騫深惡痛絕的香菜。
做好的飯菜被丫鬟們放進漆盒,送去王府各院主人,他們有的是王府屬官,有的是后院侍妾。
見趙孝騫到來,廚子們嚇了一跳,急忙停下手頭的活,朝趙孝騫行禮。
趙孝騫點頭,發布了世子視察后廚的第一道命令:“后廚所有的香菜全扔了,以后王府不準采購一根香菜。”
挨了揍的廚子補充說明:“世子說的‘香菜’,就是芫荽。”
廚子們恍然,急忙領命。
看了看廚子們做出來的飯菜,趙孝騫露出愁容。
古代人真的沒那么幸福,飲食方面太簡陋粗鄙了,每天吃這些玩意兒,人生何來幸福感?
幾番猶豫,趙孝騫還是決定自己動手,在“吃”這個方面,是絕對不能委屈自己的,畢竟,不出意外的話,自己還得在大宋活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