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征呆怔半晌,遲疑地道:“雖然我覺得哪里不對,但我實在無法反駁你……”
趙孝騫笑道:“人只有缺什么,才會尊重什么,我不遮掩,我缺錢,所以對錢很尊重。”
趙雙征古怪地看了一眼他,嘴唇囁嚅,欲言又止。
“你想說什么?”
“子安兄剛說人缺什么,才會尊重什么?”
“有什么問題嗎?”
趙雙征硬著頭皮道:“汴京皆知,楚王殿下崇信道家,王府后院正堂供奉著道君神像……”
“有什么不對嗎?”
“……和《道德經》。”
趙孝騫緊緊閉嘴,臉色難看。
趙雙征很沒眼色地湊過來:“以子安兄的意思,令尊難道缺……”
“你,明日拿五十兩銀子賠我。”趙孝騫命令道。
“憑啥?”
“你我已是朋友,就莫逼我搶你了,自己主動送來不好嗎?”
…………
幾只錢袋里的銀錢數清楚了,看起來沉甸甸的,卻大多是銅錢,加上銀子的話,大約折合十幾貫。
大宋商業發達,物價的波動也比較頻繁,按今年紹圣元年的物價來算,一石糧食大約是兩百文左右。一文多錢一斤米,算是比較便宜了。
趙孝騫有點失望,手頭這點錢買米當然能買很多,但是如果去銷金窟消費……兩個人的話恐怕不大夠。
所以今日的消費,大約只能找個便宜點的地方。
來日方長,汴京城幾百上千個紈绔,都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于是二人準備出王府,卻聽王府大門外一陣吵吵嚷嚷。
挨了揍的紈绔們還沒走,瑟縮在門外角落里一邊痛哭一邊抱團取暖。
他們的長輩義憤填膺,正扎扎實實堵在王府門口,指著緊閉的大門破口大罵。
這種情況下,趙顥當然是不愿出面的,剩下那些年邁的勛貴宗親們,則讓開了門外的黃金地段位置,興致勃勃地看著熱鬧。
別人罵得越臟,他們越高興,一臉解恨的表情。
趙孝騫隔著門便聽到了罵聲,果斷拽著趙雙征轉身,從王府后門出去。
趙雙征有點奇怪:“他們罵的那么難聽,你和令尊為何不出去與他們爭辯道理?”
趙孝騫淡淡地道:“浪費口舌有何意義?過不了幾日,汴京城會調任一大批新黨官員,我家門前的罵聲會越來越少,最后甚至會變成對我父王的阿諛奉承之聲,信不信?”
“如今楚王府門前的鬧劇,不過是舊黨末日前最后的瘋狂罷了,由他們去吧,人家心里不痛快,還不許他們罵幾聲解解氣?”
趙雙征似懂非懂點頭。
趙孝騫想了想,道:“你寫信告訴你家長輩,最近的朝堂事莫摻和,如果非要上疏表達立場,跟著官家走便是,新法已是大勢所趨,舊黨擋不住的。”
“愚弟受教了,多謝子安兄提點。”趙雙征長揖一禮。
關于北宋的物價和銀錢兌換比例,在此應該做個交代,本文里的數據真實可信,參考自《宋代物價研究(程民生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