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遼使秋獵,是趙孝騫計劃已久的。
從遼使踏入汴京城的那一刻起,很多謀劃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所有謀劃的幕后黑手都是趙孝騫。
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打消遼國歲幣漲價十萬貫嗎?
當然不是。
趙煦和趙孝騫的根本目的,是亮出大宋的拳頭,讓遼國看清楚,如今的大宋已不是當年任人拿捏宰割的孱弱對手了。
秋獵出行,旌旗招展,楚王府禁軍儀仗如云,趙孝騫騎在馬上,迎著汴京城市井百姓欽羨敬畏的目光,神情淡然地望著前方的城門。
今日趙孝騫組織的秋獵,規模人數都不小。
汴京城的權貴子弟們基本都來了,就連那些朝臣家的閨秀千金們也不甘示弱穿戴了獵裝,英姿颯爽地騎在馬上,用一種略帶娘味的姿態顧盼環視。
不僅如此,禮部也來了幾名官員,六十歲的禮部侍郎錢仲深赫然在列,除此之外,還有幾名禁軍武將。
趙孝騫仔細觀察,發現這幾名禁軍武將他都有過一面之緣,上次在龍衛營試槍時,這幾位武將便站在臺下傳令。
幾位武將的身后,整齊地站著千余名龍衛營將士,這些將士不帶刀不執戟,都統一背著新造出來的長管燧發槍,模樣看起來有點古怪。
趙孝騫瞇起了眼睛,看來趙煦對今日的秋獵也是頗為關注,想要大宋在遼國面前亮拳頭的心情,趙煦比他更迫切。
龍衛營的將士們靜靜地站在城門口,趙孝騫和王府儀仗到來后,將士們主動分開隊列,讓出一條道。
一名龍衛營的武將上前,站在趙孝騫面前躬身抱拳:“末將龍衛營右廂都指揮使種建中,拜見世子。”
趙孝騫有些意外地打量他:“姓種(chong)?”
這個姓不多見,趙孝騫前世多少聽過一些大宋的歷史,宋史上留名的姓種的人物……
“種建中?種師道?哎呀,小種相公!”趙孝騫驚喜莫名。
種建中莫名其妙抬頭:“種師道是何人?末將名叫種建中。”
趙孝騫急忙翻身下馬,雙手托起種建中的胳膊:“小種相公……啊不,種將軍客氣了,久仰久仰,真的久仰,我從不說假話。”
種建中被趙孝騫突如其來的熱情搞懵了,仔細打量后,確定這次是與趙孝騫的第二次見面。
上次見面是在龍衛營,當時官家在場,二人也根本沒有接觸過。
這位世子吃錯什么藥了,為何這次見面對自己如此熱情?
趙孝騫確實是打從心底里洋溢的熱情。
這位種建中,其實便是后來的種師道,天下人敬仰的抗金英雄,鼎鼎大名的“小種經略相公”,其父種諤早逝,被尊稱為“老種經略相公”。
只是如今他的名字叫“建中”,后來徽宗即位后的年號叫“建中靖國”,種建中為了避諱,于是改名叫“種師極”。
再后來,徽宗親自賜名,將他的名字改為“種師道”。
道君皇帝嘛,賜名都悄摸摸地給人上價值,不奇怪。
只是趙孝騫打死沒想到,大名鼎鼎的種師道,如今竟在汴京龍衛營統兵,而且還是廂都指揮使。
“廂都指揮使”是大宋的武官,這個職位只在汴京上四軍中存在,一個廂麾下統三軍,每廂麾下將士約四千多人。
也就是說,種建中這個廂都指揮使,相當于后世的旅長級別。
當然,上四軍選兵特別嚴格,常年存在兵員不足的情況,種建中麾下真實的將士人數,或許只有兩三千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