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一次平平無奇的秋獵,竟是一個時代改變的開端。
趙孝騫的目的達到了。
大宋病了,從開國之時就病了,病情越來越嚴重。
相比華夏歷史上的其他王朝,大宋的弊端顯得格外的繁多,在內憂外患中苦苦咬牙支撐百余年,它耗干了力氣,最后越來越虛弱。
燧發槍是治病的一劑猛藥,其他的問題慢慢解決,趙孝騫需要用這一劑猛藥先給大宋續命。
老中醫藥方,量大管飽,遼人眼睜睜看著大宋咕嚕咕嚕吞下去,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蕭光敬此時唯一知道的,只有手里的那枚小鐵丸。
遼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枚小東西是如何結束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如果是戰場上,箭矢鋪天蓋地,或許擊殺的效果都差不多,但弓弩的射程絕對不可能達到這么遠。
一名遼國官員仔細聞了聞空氣中的味道,道:“此物應與火藥有關,我聞到了火藥的味道。”
另一名官員道:“宋人的火器我們見過,火蒺藜,火鞭箭,竹火鷂什么的,這些年遼宋邊境摩擦交戰時都曾出現過,但絕不可能有如此威力,曾經所謂的那些火器,對我遼騎只能說略有威脅。”
“但今日宋人裝備的火器,卻是我遼騎的天敵,日后戰場兵戎相見,我們遼騎一個沖鋒便會死傷大半,根本不可能活著沖到宋軍陣前。”
“若是宋人再以騎兵壓住左右側翼,對我形成包抄之勢,戰則必敗!”
幾名官員聚在那頭野豬的尸身邊討論,越說越心寒。
秋獵之前,遼人志得意滿甚至高傲輕蔑的心態,被這種新式火器打擊得支離破碎,現在每個遼人都覺得自己是個笑話。
蕭光敬咬著牙,狠狠道:“必須弄到那種火器,然后仿制它,不然我遼國危矣!”
…………
相比遼人的絕望,遠處的秋獵營盤外,大宋的官員和紈绔卻仍處在震驚狀態中,現場一片死寂。
梅花鹿和野豬的尸身就倒在前方數百步外,有的還在慘嚎,在抽搐,顯然已快不活了。
而造成這些傷亡的武器,竟是那一支支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燒火棍?
五百人就這樣單膝跪地,平端那支燒火棍,一個個不慌不忙地擊發,不慌不忙地起身走到后排,氣定神閑地填藥裝彈,繼續擊發……
他們站在隊列里基本沒怎么動彈,對面成群奔跑的獵物就這樣一大片一大片地死了?
這究竟是怎樣逆天的燒火棍!
燧發槍從發明到量產,一直都是保密狀態,大宋朝堂上下除了火器監的官員和工匠外,知道此事的人很少很少,朝臣們基本全然不知情。
誰能想到,孱弱百年的大宋居然搞出如此犀利的火器,而且出現得毫無預兆。
今日燧發槍的登場亮相,不僅是對遼國使團的震撼,同時也深深震撼了大宋的官員。
諸多官員和紈绔的人群里,唯有蔡攸興奮得兩眼發光。
他算是隱約知道一些內幕的,城外火器監常常聽到爆炸聲,不知里面在研究什么,聽說還時常鬧出人命,隔幾日便有工匠的尸首被抬出去掩埋。
而這兩個月來,他爹戶部尚書蔡京奉旨向火器監批了好幾筆錢款,據說火器監在打造一種非常厲害的兵器,發明這種兵器的人,就是楚王世子趙孝騫。
蔡攸的心情越來越激蕩,當初決定跟隨趙孝騫,不過是為了個人前程,可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這個人竟然在一步一步地改變國運?
蔡攸藏在寬袖中的雙手,不自覺地悄然攥緊。
是的,蔡攸深受父親的影響,他也是個投機者,選擇跟隨趙孝騫,也是一種擇木而棲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