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光敬這幾日過得不甚如意。
被大宋的新武器打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遼國上京接連給他傳了一道命令,令他壓力大增。
就像趙構給岳飛傳十二道金牌一樣,遼帝耶律洪基給蕭光敬十萬火急傳了三次同樣的命令,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弄到大宋的新武器。
哪怕只有一支都行。
西郊秋獵后,蕭光敬派快馬將大宋新式武器的消息傳到上京。
遼國君臣半信半疑,蕭光敬傳回來的消息,遼國朝堂大多都不信,甚至因此在朝堂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議。
但是僅僅過了一天,耶律洪基信了。
為什么呢?
因為遼國使團的隨員也紛紛派人送了消息回上京,里面的內容眾口一詞,由不得遼國君臣不信。
通過使團眾人的描述,遼國君臣終于開了眼界。
原來世上竟有如此厲害的火器,站著一動不動就能把五百步外的敵人滅了。
當消息被確認后,遼國朝堂上頓時引發了恐慌。
所有人都很清楚大宋這種武器的分量,說是一個時代的終結都不為過,遼國鐵騎在戰場上的無敵形象也即將破滅。
君臣們連夜商議,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敵有我無,于我不利,敵有我有,雙方才能再次維持兩國平衡。
于是耶律洪基緊急給蕭光敬下了三次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弄到大宋的新式武器,只要能弄到,遼國依此仿制,戰場上仍吃不了虧。
接到命令的蕭光敬很想罵娘,如此強大又先進的武器,大宋必然戒備森嚴,他一個小小的使臣上哪兒弄去?
這幾日遼國使團隨員盡出,不僅拜訪了大宋的各位大員,甚至還有不怕死的靠近了火器監,被巡守的禁軍發現后放箭驅逐。
蕭光敬絕望了,這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偏偏遼帝的命令語氣很嚴厲,蕭光敬這幾日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正是心煩氣悶之時,汴京的紈绔們登門了。
以蔡攸為首,紈绔們見了蕭光敬照例一頓吹捧,吹得蕭光敬的心情終于好了一些。
然后,蔡攸表示已在館驛設宴,盛情邀請蕭光敬赴宴。
蕭光敬本來心情煩躁,不打算參宴,然而轉念一想,遼國使團從大宋官員身上打不開缺口,如果在官員的兒子孫子身上試試呢?
這樣一想,蕭光敬覺得參加一回宴會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蕭光敬欣然與宴,并與紈绔們談笑風生,酒至半酣,場面話說得自己都信了,蕭光敬差點跟蔡攸義結金蘭。
宴會上蕭光敬旁敲側擊,向蔡攸和紈绔們打聽燧發槍的消息,不求秘方,至少求一個結識與燧發槍相關的官員的門路。
可惜這個門路像幼兒園的校車一樣,被封得死死的。
蕭光敬帶著目的參加宴會,紈绔們何嘗不是帶著目的當陪客。
每個人八百個心眼子,蕭光敬怎么可能輕易從紈绔們嘴里打聽到有用的信息。
紈绔們的心情其實是很興奮的,這是他們混吃等死的廢物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
現在的他們,是為國奉獻,為國陪酒,無上光榮。
席間杯觥交錯,喝得面紅耳赤的蔡攸暗暗觀察蕭光敬的神色。
見蕭光敬已有八分醉意,說話的語氣不知不覺恢復了以往的張狂跋扈,蔡攸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