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和趙佶是親兄弟,不過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趙煦的母親是德妃朱氏,趙佶的母親是美人陳氏。“美人”是嬪妃的官號,如才人,婕妤之類的。
而如今宮里的太后向氏,則是神宗在世時便被立為皇后,神宗崩逝后被尊為皇太后。
向太后一生無子,但她正室的地位不可動搖,按照古代的規矩,趙煦和趙佶縱不是她親生的,也要叫她一聲“母后”。
也就是說,趙煦和趙佶其實都是庶出,大宋的官家大多子嗣不旺,幾位官家崩逝后甚至沒有親生兒子繼承皇位,只好在庶出或是宗親中選出一人繼任。
趙孝騫與趙佶飲了一次酒后,各自給對方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是宗親兄弟,不存在見面就分敵友,趙煦春秋鼎盛,生兒子是遲早的事,輪不到趙孝騫和趙佶上躥下跳。
但趙孝騫提防的是未來的趙佶,趙佶看不懂的是現在的趙孝騫。
與趙孝騫不同的是,趙佶渴望了解趙孝騫。
最近這一年,趙孝騫已露鋒芒,趙佶不可能視而不見,趙家皇族出了如此一位逆天的宗親,官家甚至為了他而打破了祖宗成法。
這樣一個人,趙佶自然是要刻意結交的,因為趙孝騫絕對有結交的價值,與他成為朋友對趙佶來說百利無一害。
趙孝騫被任實權官職,對皇室所有的宗親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趙孝騫能當實權官兒,其他的宗親也可以。
包括趙佶,他也動了心思。
祖宗規矩打破一次,必然有第二次,第三次,問題只在官家愿不愿意,以及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
趙佶覺得自己有能力,他只是缺少一個機會,今日去福寧殿覲見趙煦,其實就存了試探官家態度的心思,奈何話題還沒提起,趙孝騫就來了。
傍晚時分,趙孝騫回到王府,正對姜妙仙耍流氓,下人來報,有人送禮。
趙孝騫不由愕然,出門一看,院子里竟擺著一個大箱子,打開箱子一看,里面竟是一些上好的絹絲和瓷器,還有一些裱好的字畫,田黃石印章,以及幾張填了詞的紙。
趙孝騫看不出詞作的好壞,只看懂了“臨江仙”“如夢令”之類的詞牌名,落款寫著趙佶的名字,還搭上一句“請子安兄斧正”。
禮物不算值錢,滿滿的藝術家的味道,送禮的是一位中年人,自稱是遂寧郡王府的管事,禮物趙佶親自吩咐送來的。
趙孝騫不知說什么好了,只能說,趙佶實在是太不了解自己了。
作了幾首半闕詞,文名滿汴京,趙佶就以為他是文化人,于是送禮也投其所好,專挑充滿文化氣息的東西送。
眼瞎了啊,看不出我掏你錢袋時的表情有多快樂嗎……
而你卻送這些破爛……
好吧,也不完全是破爛,挑挑揀揀的,終歸能值幾個錢。
懶得理會中年管事殷勤的討好,趙孝騫上前在箱子里先把趙佶自己作的詞扔到一邊,這玩意兒是最不值錢的。
瓷器和絹絲可以留著,瓷器擺自己屋子里,絹絲送狄瑩和姜妙仙,一人做一件衣裳,最好是女仆裝。
字畫展開看了看,發現也是趙佶自己作的,趙孝騫嫌棄地撇了撇嘴,扔到一邊。
田黃石印章可以留下,這玩意兒后世比黃金還貴,而且有價無市,留作傳家寶,給兒孫攢點家產。
“好東西,我都留下了,代我多謝你家郡王,下次我再請他飲酒。”趙孝騫拍了拍手笑道。
中年管事無語地看了一眼扔在地上的字畫和詞作。
你確定都留下了嗎?我家郡王填的詞作,你只掃了一眼就扔了,待我走后,它的最終歸宿是不是垃圾堆?
接收到管事的目光,趙孝騫俯身拾起趙佶的詞作,展開迅速掃了一眼。
“好詞!文采斐然,不世之才,有李杜之遺風,更具樂天居士之神韻,足可傲視我大宋詞壇!”趙孝騫兩眼放光評價道。
不謙虛的說,人情世故這方面,趙孝騫拿捏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