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召還回京的圣旨并沒太久。
蕭光敬離開后才五天,汴京便來了一位宣旨的官員。
官員名叫張商英,官任左司諫兼中書舍人。
當初趙孝騫率部攻破西夏都城后,趙煦已下旨升晉郡公,這次的圣旨倒是沒有封賞,只是召趙孝騫卸任環慶路經略安撫副使,率三萬龍衛營將士歸京。
本來圣旨只需要一騎快馬送來便可,但趙煦或許是為了表示對功臣的重視,特意派了張商英這位左司諫來宣旨。
圣旨的內容不出意料,章楶等人早已料到。
接下來趙孝騫便收拾行裝,三萬龍衛營將士亦整備糧草軍械,大家的心情都非常雀躍。
除了打勝仗的欣喜,以及回到汴京后會憑戰功升遷外,更重要的是,這次宋夏之戰,五千火槍兵或許是最大的受益者。
趙孝騫一道軍令,火槍兵賺得盆滿缽滿,一個個都發了財。就算回汴京后解甲歸田,這次搶掠的錢財也足夠養活一家老小了。
第二天一早,夏州城門外,趙孝騫領著種建中和張小乙,與章楶折可適等武將官員告別。
歸京的歸京,戍邊的戍邊,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章楶站在城門外,含笑看著趙孝騫,眼中布滿了不舍。
趙孝騫不喜歡離別,那種依依惜別的場面令他很不適應。
他喜歡久別重逢時的喜悅,喜歡人間煙火氣,喜歡無憂無慮的歡笑,這會讓他覺得世界很美好,為這樣的世界小小地付出一點什么,或許是值得的。
他唯獨討厭離別,那種彩色驟然轉為黑白的畫面,心中又悶又堵的感覺,實在很難受。
所以此刻,趙孝騫下意識想快點脫離這種離別時的沉痛場面。
朝章楶和折可適等人笑了笑,趙孝騫翻身就要上馬,卻被章楶叫住了。
然后,以章楶為首,折可適等一眾官員武將紛紛朝他長揖一禮,久久才起身。
章楶上前一步,拍了拍他的肩,笑道:“老夫生平佩服的人不多,蘇學士算一個,范文正公算一個,郡公你算一個。”
“十八歲的少年郎,有郡公這般本事的,古往今來唯你一人了,官家慧眼識英才,將你遣來西北,實乃我大宋之幸。”
“分兵之策,迂回制敵,攻破都城,還有最后的為西夏之主清君側,趁勢攫取西夏六城,拓我大宋疆土,這一樁樁,一件件,老夫直到此刻仍不敢相信,竟是一位十八歲的少年郎做成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從郡公身上,老夫算是見識了。大宋立國百年,歷來征戰多敗績,喪權辱國之約多矣……”
“唯有郡公你,為大宋爭得天大的便宜,揚我大宋國威,長我邊軍臉面,從今以后,老夫和麾下將士在這西北之地,也算揚眉吐氣了。”
“此皆郡公之功,老夫必須代西北戍邊將士拜謝你一回。”
說完章楶和身后諸將再次長揖行禮。
趙孝騫急忙托住章楶的胳膊,道:“此非我一人之功,全靠將士用命,大家配合得當,方有此勝,章帥別把功勞扣在我一人身上,我擔當不起。”
章楶笑了笑:“功勞究竟屬誰,我們不是瞎子,都看得見,郡公自謙也沒用,關于宋夏之戰前后過程,老夫已詳述于奏疏,昨夜遣快馬送往汴京了,郡公歸京后,官家必有封賞。”
趙孝騫眨眨眼:“不是已晉我為郡公了嗎?”
章楶搖頭:“大宋立國百年,唯此一戰大獲全勝,開疆拓土。如此潑天曠世奇功,晉一級爵位可不夠。”
“六城之地,千里之土,破都城,定邊疆,積弱多年的大宋,隱隱竟已見昔日漢唐雄風,郡公之功,焉能不封?”
趙孝騫笑了:“原來我這么厲害……”
章楶盯著他的眼睛,認真地道:“英才自有天佑,老夫愿郡公多福多壽,成我大宋脊梁砥柱,為大宋君臣子民揚威名,爭國格,大宋有你,老夫戍邊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