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勝凱旋的三萬龍衛營將士,卻在大宋京畿地界陰溝里翻了船。
回程的路上,將士們雀躍的心情沉寂下來,發了橫財的興奮勁兒也消退了不少。
隊伍沉默地行進,受了一回教訓后,大家都學聰明了。
如同在戰場上一樣,斥候放出三十里外查探,每隔一段時辰便來回稟報前方的情況,將士們時刻保持警戒狀態,終于不那么粗心大意了。
離開河中府地界,南渡黃河,沿著黃河岸邊東行,走了五天后,斥候來報,前方二十里已見汴京城輪廓。
將士們頓時發出歡呼聲,多日以來有些壓抑的氣氛也隨之一掃而空,隊伍重新振奮精神,加快了腳步朝汴京城飛奔。
趙孝騫也由衷地松了口氣。
領軍出征壓力太大,這次還算比較順利,麾下大軍基本沒有出現大的傷亡,算是對得起父老鄉親和將士們的妻兒老小了。
不僅把人活著帶回來,還順手幫他們發了一筆財,不謙虛的說,如果這些將士們家里給他供長生牌位,趙孝騫覺得自己受得起。
你跟財神爺磕頭,人家神仙不一定搭理你,趙孝騫不一樣,都不用給他磕頭,他就讓大家的口袋鼓起來了。
除了那條峽谷內冤枉栽了個跟頭,其他的一切都很完美。
當然,趙孝騫還帶回了一肚子的疑問,刺殺他的幕后之人沒揪出來,心里總懸著個事兒。
二十里的路程很快到達,大軍到了汴京城外,早有斥候飛馬入城稟報。
龍衛營將士按規矩回到久違的大營,直到最后一名將士走進大營的轅門,趙孝騫才撥轉馬頭,與陳守等人離去。
至此,趙孝騫這位環慶路經略安撫副使的使命,算是徹底完成了。
將士們回了營,接下來的指揮權便交給了種建中。
而趙孝騫則領著陳守等親衛迫不及待地進了城。
從南薰門入城,穿過幽暗的城門甬道,眼前剛恢復光明,然后趙孝騫卻愣住了。
城門內,靜靜站立著無數人,所有人的目光都定定地看著他。
密密麻麻的人群,竟不下萬人,大多是普通百姓,然而為首的一人站在人群前,模樣卻分外熟悉。
此人穿著正式的明黃龍袍,頭戴長翅冠帽,神情盡管有些疲憊,但臉上的笑容卻陽光開朗。
趙孝騫認出此人后,立馬大吃一驚,急忙翻身下馬,幾步走到他面前跪拜。
“臣,環慶路經略安撫副使趙孝騫,奉旨出征西夏,今率王師凱旋回朝,向陛下復命。”
穿黃袍者正是官家趙煦。
見趙孝騫跪拜,趙煦上前將他扶起來,上下打量著他,眼中滿是笑意和欣慰。
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趙煦笑嘆道:“曬黑了一點,但也壯實了,子安大才,朕很慶幸,沒有錯付信任,宋夏一戰,子安干得漂亮!”
當著萬人的面,趙孝騫也不敢隨便玩笑,急忙道:“全托官家鴻福,將士用命,臣并無半分功勞,所幸不辱官家之托,我大宋大獲全勝,可告祭天地神明,列祖列宗。”
此刻趙孝騫的心情有些慌張,他沒想到趙煦居然會親自在城門內迎接他,更沒想到為了迎接,居然搞出如此大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