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后,趙孝騫走出宮門,他的懷里,多了半片調兵虎符。
…………
第二天的朝會,趙孝騫沒參與,但趙煦卻在金殿上大發雷霆。
經查,監察御史周秩謀逆案,涉案的官員不止十一人,冰井務審出了更大的陰謀。
拔出蘿卜帶出泥,周秩這根蘿卜,帶出的泥可不少。
朝會上,群臣人人自危,看著趙煦站在殿內大罵,罵吏部查核不嚴,罵政事堂識人不明,甚至連章惇也罵進去了,畢竟周秩是他親手提拔的。
章惇站在殿內一臉懵逼,趙煦說周秩案牽出了更大的陰謀,事情很嚴重,據說跟北方邊城的某位邊帥扯上了干系。
更具體的,趙煦沒明說,但群臣都不是傻子,能站在金殿上的人,本身就是人精中的人精,趙煦含含糊糊的只言片語,更說明事情很嚴重。
古往今來,話越少,事兒越大。
于是群臣發揮了想象力,然后驚駭地發現,事情推理之后,可能真是一樁大案。
北方邊城的戍邊主帥,被牽扯進了周秩的案子,說明周秩干的事不止是謀逆那么簡單,難道還有……里通外國?
北方邊城,不正是宋遼邊境嗎?
這個周秩,到底干了什么?
那位被牽扯進來的主帥,到底是誰?
以往跟周秩有過交集的朝臣們,此刻嚇得魂不附體,站在人群里瑟瑟發抖。
這特么事情越搞越大,盡管自己只是與周秩有交情,沒參與過他的陰謀,但很難說皇城司會不會把他們也卷進來啊。
趙煦在金殿內面若寒霜,痛快罵了一陣后,終于罵累了。
最后,趙煦冷著臉下旨,著令皇城司嚴查此案,周秩案繼續深挖,一應涉案人等,不問官職爵位,先拿問下獄再說。
這本是個對士大夫分外寬容的年代,然而寬容是有底線的。
你都干出謀逆,勾結邊帥,里通外國的事了,難道還指望朝廷對你寬容?
趙煦當著群臣的面難得發了這么大的火兒,群臣一個個不敢吱聲。
觸及到皇權,任何人稍敢露頭,就是被瞬秒的下場,這個時候誰吱聲誰倒霉。
包括章惇在內,群臣站在金殿內老老實實垂頭躬身不語,像一只只鵪鶉,乖巧且無助。
趙煦臉色仍然陰沉鐵青,誰都沒發現他眼底里閃過的一抹笑意。
今日是為趙孝騫造輿論,借題發揮罵人,把事情渲染得越嚴重越好。
演戲歸演戲,但罵人是真的,而且罵得太特么爽了。
親政掌權以來,君臣之間由少積多,慢慢積累起來的各種矛盾,今日一通大罵之后,趙煦整個人的身心都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最后趙煦狠狠一甩袍袖,怒氣沖沖地回了后宮。
金殿上,群臣面面相覷,有人愁苦,有人暗喜。
良久,章惇神情疲憊地嘆了口氣,率先轉身離開了金殿。
群臣跟在章惇身后,也出了殿門,數百人的朝會隊伍里,今日卻格外地安靜,壓抑的氣氛彌漫在空氣里,沉甸甸的令人窒息。
官家剛才罵得太狠了,給眾人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此刻人們不敢怪官家,卻對那位膽大包天的周秩咬牙切齒。
這殺才怎么還不死?
他若活著,皇城司不知又要挖出多少大案,咋就如此膽大呢?
一個七品言官而已,你要上天啊?
朝會散后,汴京城卻緊張了起來。
皇城司奉旨出動,蜂擁而出。
首先皇城司派員進駐汴京的各個官署,查緝各個官署多年前的各種存檔文案函件,對各級官員的履歷篩選排查,同時封存了吏部和兵部的許多檔案文函。
對皇城司的舉動,汴京城的官員們噤若寒蟬,但百姓可不管這個,他們喜歡八卦,于是一條條傳聞謠言漫天飛舞,越說越離奇。
大宋京師,因為今日的朝會而陷入了空前的緊張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