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這番話不是什么開場白,而是直接將今日的汴京之亂定了性。
當著太后和群臣的面,宰相親自定性,也就意味著今日之亂已蓋棺定論了,日后的史書上都必須這么寫。
沒錯,就是謀逆,是叛亂。
正與邪,善與惡,勝利者說了算。
叛亂不止要從軍事上平定,更要在政治上平定,所以,大亂之后朝堂必須迅速對這場混亂定性,更要將朝野的輿論平息下來,把正與邪徹底板上釘釘,永無翻案的可能。
這便是章惇今日召集朝會,開場的第一句話就定性的原因。
或者說,現在的這場朝會,就是為了定性叛亂而舉行的。
朝堂只有站在正義的高地上,接下來清算也好,造勢也好,做起來才更方便。
章惇定性之后,群臣嘩然,殿內竊竊私語。
章惇也不忙著開口,而是靜靜地站著,等到群臣議論得差不多了,才繼續道:“今日之亂,源于趙佶和曾布。”
“曾布犯下滔天大罪,他執迷不悟鐵心支持趙佶,為此不惜以樞密使的身份闖入殿前司。”
“他下令斬殺殿前司都指揮副使韓頌,奪取殿前司兵權,鼓動禁軍將士封閉城門,包圍皇宮,意圖挾持太后,強迫太后應允趙佶重新登基即位。”
章惇頓了頓,繼續道:“所幸燕云邊軍駐扎邊境城外,更幸太后提前收到風聲,在趙佶占領皇宮前,太后出宮暫避。”
“然后太后下懿旨送至成王趙孝騫,令趙孝騫親自統領燕云邊軍攻破汴京金耀門,進城平定趙佶曾布之亂。”
“成王殿下和燕云邊軍不負太后之托,很快破了金耀門,并活擒曾布,拿回殿前司兵權,最后邊軍包圍皇宮,將首惡趙佶拿下,至此,叛亂即平。”
“太后果斷下旨,成王帷幄決勝,方能迅速平定叛亂,大宋國都未曾造成嚴重的損害,汴京臣民并無死傷,此乃大幸也。”
說完章惇轉了個身,面朝趙孝騫躬身長揖一禮,肅然道:“老夫代汴京朝官和百姓,多謝成王殿下危急之時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殿下此次平定叛亂,功在社稷,青史流芳。”
朝臣聞言又是一片嘩然。
今日朝會上,章惇說的每句話都有目的。
首先是給事件定性,然后再給人物定性,兩個定性,整件事的是非黑白,人物忠奸已然鐵板釘釘。
章惇說完后,人群里有人發出不滿的怒哼,顯然并不贊同章惇的說法。
這些人大多是舊黨官員,他們倒也不是掌握了反轉的證據,純粹是黨系之爭。
敵人贊同的,我們一定要反對,就這么簡單。
再說這場叛亂的背后,也代表著各方利益的重新洗牌,舊黨官員在朝堂上生存本就艱難,現在章惇首先定了性,就意味著新黨與參與平叛的人在背后已然重新分配了利益。
而一直被章惇刻意排除在外的舊黨,在這次叛亂里自然是什么都沒得到,反而可能會失去更多,以后舊黨在朝堂生存將愈發艱難。
聽到人群里不滿的怒哼,章惇一點也不慣著他們,轉身面朝群臣冷著臉道:“誰若有異議,自己站出來,莫做藏頭露尾見不得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