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因為權力和利益不得不選擇與趙孝騫聯盟,此刻的章惇卻突然對他感到心悅誠服,暗暗慶幸自己站對了隊,他真的遇到了一位睿智務實且富有遠見的圣明君主。
趙孝騫提出的這些建議,含金量很高,至少在如今這個時代,皇帝和朝廷是不可能讓官員下放到鄉村基層了解農民疾苦,考核政策利弊的。
但趙孝騫就是提出來了,而且真的打算實行。
大宋的官僚體系很臃腫,冗官冗員現象很嚴重,最大的毒瘤就是所謂的“寄祿官”,沒有實權,不用上班打卡,但朝廷每年還要支出龐大的俸祿供養他們。
若能落實官員下放民間這個政策,或許能順手把“寄祿官”的問題也解決了,總之就是,有能力者,踏實做事者上位,不作為者罷免。
章惇在心里默默將趙孝騫剛才說的話仔細回味了一遍,突然起身面朝趙孝騫長揖一禮。
“殿下有治國大才,臣心悅誠服,此生愿為殿下驅使。”
趙孝騫頗感意外地看著他,這是章惇第一次在他面前自稱“臣”,看來章惇確實已從心底里認同了他這個未來的大宋皇帝。
趙孝騫看著章惇誠摯的表情,語重心長地道:“章相公,國之大事,不是一兩個人的努力就能做成的,任何朝代都不會有這樣的英雄,長路漫漫,道阻且長,愿你我同心同德,把這件事做好。”
“臣愿為殿下,為大宋社稷死而后已。”
趙孝騫笑了,主動端起酒杯。
“來,章相公,今晚你我何妨痛飲。”
二人相視一笑,互敬之后仰飲。
擱下酒杯,章惇迅速瞥了一眼趙孝騫面前的酒杯,小心翼翼地道:“殿下莫非欲效秦始皇,崇尚水德以治天下?”
趙孝騫愕然:“啥意思?你從哪里看出我崇尚水德?”
“若非崇尚水德,殿下的酒杯為何還剩一半未飲,……你養魚呢?”
趙孝騫:“…………”
見識了,文化人罵人真臟。
…………
大慶殿的大禮議仍在如火如荼,討論越來越激烈。
章惇每天都會派人詳細稟報大禮議的細節,今日某人說了什么話,對方陣營又是如何辯駁的,太后的反應如何,舊黨的反應如何等等。
還是那句話,領導知不知道是他的事,下屬什么都不說,那就是態度問題了,這種人不管在職場上還是官場上,都混不長久的。
就在朝會大禮議最激烈的時候,當日黃昏,楚王府夜宴。
趙孝騫親自派人送出請柬,邀請兩位重要的客人赴府飲宴。
兩位客人的年紀都很小,或者說,這倆根本就是未成年。
燕王趙俁,越王趙偲(cai一聲)。
趙俁大約十五歲左右,趙偲十二歲,兩位王爺都未及冠禮,在旁人的眼中只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