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當皇帝了,你最好還是正經點……啊不,正常點。”趙顥認真地勸道。
趙孝騫暗暗嘆息,都不要求我正經了,只要我正常就好,父愛果真如山……
“陳守,派人跟種建中說,調兩千燕云邊軍出京往東,東渡日本,告訴我娘和夫人們,就說汴京大事已定,她們可以回來了,讓兩千邊軍沿路保護她們回京。”
陳守抱拳應是,轉身離去。
提到趙孝騫的娘親馮氏,趙顥的臉色有些不自然,扭頭裝作沒聽見。
趙孝騫卻不放過他,認真地道:“父王,您跟太后的事……好吧,我可以裝作不知道,你們怎樣茍且都行,但別想明媒正娶太后,這事兒太大了,孩兒受不住,也不想給自己找個后娘。”
“一旦事發,你們要浸豬籠的,所以……小心點兒。”
趙顥怒道:“逆子你滾,老夫需要你教育?”
…………
下午,走出楚王府大門,趙孝騫低調地戴上斗笠,行走在御街上。
新君議定,趙孝騫即將登基,只等太史局掐算黃道吉日。
但趙孝騫還是很想知道市井坊間百姓們的反應。
如果百姓對他登基的消息恨恨咒罵,甚至向他扔臭雞蛋爛白菜,這個皇帝……還是要當的。
別人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種荷花。要的就是這種不要臉,唾面自干的勁兒。
因為民間幾句咒罵就放棄偌大的權力,是不是傻?
幸好,市井坊間并沒有罵聲,百姓們反而對趙孝騫的登基充滿了期待。
他們期待大宋出現新的氣象,新的政策。
普通的平民,絕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自然不太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們的愿望卻很樸實。
只希望大宋的帝王一代比一代強,給百姓們的福祉一代比一代多,他們的日子一代比一代有奔頭。
趙孝騫這些年做出的功績,在民間有著深厚的名望,這樣的人當上皇帝,百姓們自然沒有意見。
御街從北走到南,趙孝騫戴著斗笠,故意在人群中駐足停留,傾聽百姓們的議論。
許久后,趙孝騫滿意地點頭。
今日的汴京城,其實是處在一種歡欣喜悅的氣氛下的,不過由于大宋正處于國喪期,百姓們的喜悅不便表露,但趙孝騫能明顯感受到空氣里洋溢著的喜氣。
所以,自己算不算“眾望所歸”?
走在街上,趙孝騫的思緒有點亂,未來如何治理這個國家,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陌生的且難度極高的挑戰。
稍微做錯了決策,史書上會罵他昏君,朝臣和百姓也會對他失望。
當得知自己已被確立為大宋皇帝后,趙孝騫就感到自己肩上莫名多了極其沉重的壓力。
陳守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后,時刻小心環視四周的環境,臉上的擔憂忐忑之色無法掩飾。
趙孝騫即將登基成為大宋皇帝,陳守的壓力也很大,立馬將趙孝騫身邊的安保升級了。
此刻看似趙孝騫獨自走在人群中,實則他的周圍布滿了喬裝的禁軍高手,任何可疑的人都不可能接近他。
“世子……官家,該回王府了吧?”陳守忍不住勸道。
趙孝騫一怔,抬頭看了看天色,確實到飯點了。
“不回王府,咱們去州橋,張小乙他婆娘的蒸魚手藝我垂涎已久了,走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