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蔡京入政事堂參政,宰相章惇意識到,自己的職業危機爆發了。
雖然蔡京還只是門下侍郎,可許多事情是有預兆的。
最近這些日子,因為新政的種種事,章惇與官家鬧得并不愉快,二人的政見明顯不合,都想按自己的想法來施行。
這種矛盾不是兩人坐在一起喝頓酒,聊聊心里話就能解決的,這是對國家未來戰略國策上的根本分歧,完全無法調和。
趙孝騫要的是快刀斬亂麻,一手握真理,一手握刀兵,趕在一兩年內讓大宋的新政正式形成立法,然后雷厲風行地推行下去,地方官員不從便換人,地方豪強地主不從,就殺人。
章惇要的是治大國如烹小鮮,用和風細雨的方式慢慢推行新政,爭取做到既能顧及天下官員權貴豪強的利益,又能讓百姓受惠。
所以在方田均稅法,監察府設立等諸多方面,章惇一直都是反對態度,他覺得趙孝騫的方式太激進,容易激化國內的矛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動搖大宋社稷。
趙孝騫認為章惇的方式太貪心,也太天真。
各方階層的利益都想顧及到,這世上哪有那么多兩全其美的事?
豪強地主和農民百姓,本身就是兩個完全對立的階層,兩者的利益永遠是沖突的,再完美的新政也不可能讓雙方都受益,弄不好可能會把雙方都得罪。
趙孝騫的抉擇是二選一,他選擇站在農民百姓這一邊,維護他們的利益。
至于地主豪強,新政并沒有逼得他們活不下去,只不過要求他們老實本分地納稅,不準隱瞞田畝數量,如果做不到,活該被朝廷問罪抄家。
皇帝與宰相的分歧,就在于此。
既然彼此無法說服對方,趙孝騫只好選擇最簡單的方式,換相。
盡管趙孝騫沒有明說,但章惇還是察覺到了趙孝騫的意圖。
蔡京被任為門下侍郎,入政事堂參政,這件事趙孝騫根本沒跟章惇商量過,而是直接下旨任命,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
政事堂內,章惇瞇眼打量著蔡京,盡管心中震驚惶恐,但他的眼神卻看不出喜怒。
蔡京站在章惇面前,一臉恭敬的笑意,對他行下官之禮。
“呵呵,老夫沒想到,元長也入政事堂了,官家慧眼識珠,有識人之明,從今以后,你我便是政事堂的同僚了。”章惇微笑捋須道。
“下官能在章相公面前每日恭聆寶訓,實是三生有幸,以后還請章相公多多照拂,下官若有行差言錯之時,也請章相公寬宥一二。”蔡京恭敬地道。
章惇呵呵一笑,道:“好說,好說。既然元長已入政事堂,那么便開始辦差吧,政事堂諸公皆有分工,元長初來,先熟悉一下諸事,注意多留意一下來自大宋各路的水情澇災。”
“老夫打算將大宋治理江河之事分配給你,如今已是入冬,黃河段正宜開工修堤,一應錢款工料事宜……”
話還沒說完,蔡京卻神情忐忑地道:“章相公恕罪,下官就任之前,官家已對下官有了安排……”
章惇一頓,皺眉望向他:“官家所囑何事?”
蔡京沒有看章惇的表情,只是垂頭平靜地道:“官家令下官上任后,首先解決石仲先自盡一事,三法司與皇城司,監察府等諸署配合下官查實此案,給官家和天下臣民一個交代。”
章惇心中猛地一沉。
官家的旨意,再一次繞開了他這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