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徐承兒又領著元娘去家附近的何三腳店里買了點煎魚、粉羹、旋炙豬皮肉,都是物美價廉的下酒菜,最是下飯,就是旋炙豬皮肉要貴點,得二十文一整塊,其他都是十五文一份。
看徐承兒熟門熟路的樣子,就知道平日里沒少買,都是她阿翁愛吃的。當然,她也愛吃,所以才默默記下。
趁著買吃食的功夫,陳元娘也跟著熟悉了附近的街景,哪家鋪子便宜,哪家鋪子會偷偷缺斤兩,這些可都是徐承兒作為土生土長的汴京人攢下的經驗。如若不然,元娘怕是得吃不少虧才能摸清楚。
回到家里時,王婆婆已經蒸好了飯,是用竹桶放進新買的大鐵鍋里蒸的,蒸出來的米粒顆顆分明,吃起來口齒間流淌著竹香,也沒有常見燜飯的黏膩。
除此之外,王婆婆還用芝麻油炒了一碗菘菜和一碗鮮筍。
筍是一位上了年紀的鄰居婆婆送的,老兩口去京郊的山上挖的,聽說她們家三個兒子都戰死了,兒媳改嫁,守著個孫子閉門過日子。那個孫子,當初元娘頭一回來這買渴水的時候,似乎也在,就是沒什么印象了。
總之,加上元娘買回來的這些菜,今日的飯食是難得的豐盛。
平日里不是去市井隨意買點馉饳兒、胡餅之類的對付著吃,就是用陶鍋放在泥爐上悶點菜和飯攪一塊吃。
王婆婆手藝好,味道倒也不差,就是菜容易燉軟,老人家吃著合宜,小孩子吃著就嫌爛沒嚼勁了。
故而今日大家都吃得很盡心,哪怕是最穩重的陳括蒼,吃飯的姿勢動作不變,但速度卻快了三分,元娘自不必提,她吃飯一向很快。
那么多菜,大家伙風卷云涌的都吃完了。
這里頭最受喜愛的當屬洗手蟹,雖然是生的,可腌料放得好,食材又新鮮,一點腥生味都沒有。
洗手蟹吃起來入口綿膩,冰中帶酸,混著蟹黃鮮美細膩的口感,很是開胃,勾得人食指大開,回味的時候則帶著茴香等香料濃郁的香味。
其次就是旋炙豬皮肉,就連王婆婆這樣牙口不好的老人家都忍不住吃了許多。
旋炙二字就能看出是用木炭炙烤的,表皮被烤出鼓起的脆皮,色澤金黃,咬下去并不韌硬,反而能一口咬開,除了酥脆的肉香,就是一點薄薄的油汁,吃得人嘴巴油光滑亮,但半點不膩。
吃過飯后,還不算完。
岑娘子將碗筷收攏了,放進大瓦盆里,到院子竹筧那的流水洗碗。
而王婆婆則攔下了要回家的徐承兒,“你等婆婆一會兒。”
說罷,她步履生風地去了廚房,再出來時手上拿著幾個顏色發暗的大葉子包裹著的方形東西,還用細麻繩把葉子給綁實了。
她把東西全放在高桌上,濕漉發紅的粗糲大手往腰上的圍布上擦了擦,轉頭去尋起了籃子,“這東西發燙,你一個小人兒細皮嫩肉的,和我家元娘一樣,定然拿不得,等婆婆拿個籃子。”
說話間的功夫呢,王婆婆就找到了。
她往里放了五六個,“犀郎這小子在相國寺的集市上,非鬧著要買荷葉和糯米、雞肉這些,說古人嘗嘗夸贊荷葉,覺得荷葉清香,做出來定然好吃。
“真是……”
王婆婆搖頭失笑,嘴上嫌棄,“字都識不得幾個,就開始學古人附庸風雅。”
但轉過頭,對上徐承兒,她又開始替陳括蒼辯駁起來,“好在做出來的東西倒是分外好吃,既有荷葉清香,又有糯米香軟,滋味很好。我做的不多,你帶回去給家里人嘗嘗,粗鄙陋食,好賴能吃個新鮮。”
王婆婆嘴上自謙,徐承兒卻不能跟著貶低。
徐承兒低頭嗅了嗅籃子里的荷葉包,眼睛一亮,不加掩飾的夸贊道:“哇,好香的味道,我阿翁最喜歡這些有出處的吃食,多謝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