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季青沒想到的是,唐城那邊的救災還沒有結束,他就迎來了粵州日報的記者。
記者知道五星制藥廠已經接連送了兩批藥去唐城了,都是目前災區緊缺的藥。
記者說據他們所知,沒有人下單這些藥,那么制藥的成本誰出的。
采訪過程中,粵州日報的記者詢問了各種問題,還去了山上社員們種的藥田拍照,又隨機采訪了好幾個社員和制藥廠的工人。
還尖銳的詢問了他們對季青這個廠長的看法。
得到的全都是正面的評價,粵州日報的記者很清楚,他們來采訪之前并沒有提前通知,主打一個真實。
沒想到詢問了社員和工人,知青們,他們對季青的評價都很高。
而季青也任由他們詢問,沒有半分阻攔。
到了最后采訪季青時,聞到五星制藥廠有如今這個規模,他有沒有覺得辛苦,還有功勞甚大。
季青聽了后,看了記者一眼,覺得這家伙肯定是來找事的。
他笑著說:“五星制藥廠能有今天這樣的規模,最大的功臣并非我,而是第一任廠長以及我們的周書記,當年是他們兩人力排眾議,開始辦廠。”
緊跟著,季青就說起當年辦廠和爭取生產線的各種不容易。
說完這些后,他又說:“其次,就是制藥廠的工人們。”
“他們齊心協力才有制藥廠的今天。”
“還有種藥材的社員們,他們都是五星制藥廠發展成今天這個規模的大功臣。”
粵州記者沒想到季青居然把所有的功勞都往別人身上套,硬是沒有提他自己。
他問:“那你覺得自己有功勞嗎?”
季青聞言輕笑一聲:“我是摘桃子的人。”
“至于我有沒有功勞,不應該由我自己來評價,你問我,我肯定覺得自己盡力去做到最好了,我覺得自己是有功勞的。”
“你如果想要聽到真實的評價,應該問問廠里的工人,他們的評價才是最中肯的。”
粵州記者聞言也忍不住笑了:“季廠長,你對自己的定位是摘桃子的人,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你對制藥廠第一任廠長俞菀卿同志的評價特別高。”
季青愣住了一下,看向記者:“我剛剛不是已經說了嗎,她和周書記是制藥廠的發起人,也是最大的功臣。”
“這樣說吧,俞廠長不但是制藥廠最大的功臣,也是我的恩師。”
“你沒聽錯啊,就是恩師,我是她一手帶出來的,當初很多人都對我能力存疑時,是她和周書記認可我,也是俞廠長把我帶在身邊,一點一點教我。后期我遇到不懂的問題,還是打電話請教她。”
粵州記者又問了季青一些關于制藥廠未來發展的問題,以及當初送地震區那些消炎藥,止血藥的成本是誰出的。
得知是俞廠長夫妻掏盡家底做的,粵州記者對俞菀卿就剩下敬佩了。
季青說:“除了俞廠長夫妻外,五星大隊的社員和制藥廠的工人知道這件事,他們也捐錢了。”
季青拿出一個本子,上面清楚記錄了這一次捐錢的名單:“請看。”
粵州記者翻到最后,發現一個小小的五星大隊居然收到捐款六千多元。
他問:“怎么會有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