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一聽這話,眼前瞬間就是一亮,小心情更是立刻就好了起來。
主要是王安今天在農機公司的時候,可是仔細看過整個大院子的,但是,還真就沒看到插秧機的存在。
當時沒想那么多,主要是也沒想馬上就要插稻秧的事兒,所以才把插秧機給忽略了。
不然的話,王安當時絕對會買一臺回來,畢竟整套的耕犁都買了,也根本就不差一臺插秧機了。
再說王安剛才說要去縣城買插秧機,但心里琢磨的,依然還是去哪兒買,以及能不能買到的問題。
因為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想要買點啥,那是特么正經費勁的,主要是有錢你都沒地兒花。
而現在可倒好,鄉里竟然就有現成的。
不得不說,王安突然就有了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趕腳。
王安滿臉欣喜的對王大梁說道:
“二大爺,這玩意兒擱鄉里哪疙瘩放著呢?知道不?”
王大梁想了想說道:
“頭兩天還一直擱公社大庫外邊的那個棚子里放著呢,有兩個插秧機的轱轆都不知道讓誰給卸下去了。”
說完這話,王大梁想了想后繼續說道:
“看大庫的那個庫管員,就是你老姑父的一個堂叔伯兄弟,到時候你買上兩條煙,讓你老姑父找找他,可能都甭花錢就給你把這事兒給辦了。”
有啥說啥的講,在華夏這個人情社會,只要辦事兒,那永遠都離不開“托熟人找關系”這六個字。
但你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辦事兒確實又快又穩妥,特別是涉及到跟正斧打交道這種事兒,沒關系的話,能把你給活活愁死。
所以王安一聽這話,頓時就更加高興了,臉上的笑容更是忍不住的流露了出來。
不過王安倒是沒想著不花錢就白要插秧機的事情。
眾所周知,插秧機這玩意兒放在那,它其實就是廢品,就是破爛,但你只要白拿了,以后但凡出點啥羅爛事兒,那整不好就得把你給牽連上。
所以,這玩意兒肯定得該花錢買花錢買,主要是又不差錢。
想明白了這些,只見王安笑呵呵的說道:
“嗯呢,花不花錢倒是沒事兒,主要是有能說得上話的就行。”
王安看了看手表,便再次說道:
“那行了,事不宜遲,我這就去看看,完了你們下午該翻地翻地,要是順當的話,咱們三家明天就開始插稻秧。”
之所以王安這么著急,那是因為這個時間點兒,種地的人們還沒有下地,要是再過個20多分鐘半個小時的,那基本各個屯子的青壯就都下地了。
王安要是再想找馮成民,那就得等晚上或者明天趕大早了,不然每家都有好幾塊地,王安根本就不知道馮成民會在哪塊地上。
說實話,在農村農忙的時候,想找人那是正經挺費勁的,因為白天的時候,除了中午這個時間段以外,隨便走進哪個屯子里所能看到的人,基本都是腿腳不靈便的老人和年齡很小的孩子。
就連月份不大的孕婦,基本都要下地干活,像木雪晴這樣在家操持家務的,都是很少的。
當然,木雪晴在家也沒閑著,畢竟家里還養了正經挺老大一群牲畜呢,除了伺候這些牲畜外,做飯種菜洗衣服收拾當院,也是一點閑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