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所涉及到的金額,也是有其標準的,只要是超過了那個限度,直接就是去見佛祖的結果。
都要見佛祖了,也就可以見得,這種事情有多嚴重。
所以此人話音一落,整個場面瞬間就變得鴉雀無聲了起來。
而所有人的眼睛,也都變得閃爍不定,就連看向王安這一家人的目光,都變得滿是深意與質疑。
畢竟有一句話說的好,那就是“無風不起浪,空穴不來風”!
只要有人提出質疑了,那么一大群沒有腦子的人,肯定就會人云亦云,不分青紅皂白的一起的跟著質疑。
這,就是赤果果的人性!
王安滿臉不善的向這個人看了過去,剛要上前,但是卻被王大柱拽了一下。
然后就聽劉桂蘭大聲說道:
“沒辦法,投機倒把咱雖然不會,但咱會趕山抬棒槌啊,那大金膽,那老大個兒,那大棒槌一個個的,跟小孩兒胳膊那么粗,真是招人稀罕啊,當家的,那大棒槌你都放哪了?你去隨便拿兩根給大伙顯擺顯擺,看看咱家這蓋房子的錢都是從哪兒來的。”
王大柱聞言馬上配合著說道:
“大的就剩兩根四品葉了,不都扔酒壇子里泡上了么,那根5品葉的還沒干透呢......”
劉桂蘭卻假裝很生氣的說道:
“沒干透不也是棒槌么,拿出來,對了,不是還有個沒干的大金膽呢么,也拿出來,讓牛老二知道知道咋回事兒,省的他一天天的可哪兒亂放屁。”
劉桂蘭所說的牛老二,就是那個說話陰陽怪氣的人。
牛老二叫牛一杰,家里排行老二,跟王大柱是同輩,但是比王大柱年齡小一點,所以比他大的同輩人,就叫他名字或者叫他牛老二。
但如果是王安等小輩人,就要叫他二叔或者牛二叔了。
當然,這就是同屯子人的一種稱呼罷了。
劉桂蘭的這番話,雖然就是在指著牛一杰罵,但在這種時候,牛一杰卻是不敢回罵的。
一方面,劉桂蘭畢竟是當嫂子的,雖然互相之間一點血緣關系沒有,但在農村就這樣,只要是一個屯子的,總能七拐八拐的扯上點親戚關系。
而另一方面,剛剛的王安明顯是生氣了,要是不被王大柱拽了一下,那此時的牛一杰,十有八九得挨揍了。
要知道王安那就像牲口一樣的性格,以及硬生生打出來的“威名”,可一點兒都不是瞎說的。
有啥說啥的講,如果不是王安在屯子里很少惹事兒,也從來不去欺負誰,那王安就是名副其實的“村霸”。
劉桂蘭說完,王大柱答應一聲,就轉身往屋里走去。
這時,劉桂蘭裝出不忿的樣子跟旁邊的人說道:
“這也就是熊膽皮毛啥的,都換成這些磚頭子瓦塊子了,不然我大兒子也不至于去跟人家抬棒槌啊,我跟你說,我擔驚受怕了一個多月呀,我就怕我大兒子在山里沒了......”
不知道劉桂蘭是在演戲還是真情流露,反正說到最后的時候,眼淚明顯已經在眼睛里打轉了。
劉桂蘭說完,二娘姚萍馬上滿臉“凄苦”的說道:
“看我老兒子那張臉,就是這次進山禍禍的,這也就是命大呀,但凡......”
不得不說,這妯娌兩個,配合的還挺默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