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這樣說,但王安的腦袋里,卻開始琢磨起了抓鹿這件事兒。
家里只有三大三小6只鹿,還有6只傻狍子和20多只黃羊,想要搞養殖的話,這點玩意兒得啥前兒能發展起來?
只不過抓鹿這個事情,可正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了,要知道在這大山里,可能也只有豹子和老虎這樣的猛獸,才能做到獨自抓住鹿了。
像是當初王安和王利以及木雪離仨人抓的這些鹿,只能算是運氣好,跟實力和技術方面可以說是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過了一會兒,劉桂蘭突然跟王安說道:
“小安吶,你一會兒去鄉里那個豆腐房訂3個豆腐吧,讓他明天早上早點送來,明天來的人肯定少不了,對了,咱們蓋房子這段日子,就讓他每天都送兩個吧,哎呀,還是送三個吧,兩個豆腐肯定不夠。”
說完這句話,劉桂蘭又馬上說道:
“你再去供銷社買點咸鹽火柴啥的,對了,勺子和鏟子再買上三把五把的。”
劉桂蘭所說的一個豆腐,實際上指的就是一板豆腐。
在當地,一板豆腐正好是30斤,不過因為技術的問題,這30斤豆腐是用10斤黃豆做出來的。
要是到了后世,10斤黃豆正常能做40斤豆腐。
只不過這年代的豆腐,壓的比較瓷實也比較干,里面沒有那么多的水。
王安隨口答應一聲,洗了洗手,便騎上了挎斗子。
這時,王大柱又馬上說道:
“瓦刀啥的再買上兩把,還有煙啥的,旁的玩意兒你看缺啥也再買點。”
王安隨口答應道:“嗯呢爹,我就一趟都買回來了”。
踹著摩托車,王安往永安鄉正斧所在地劉家屯走了過去。
豆腐房這個東西,并不是每個屯子里都有,主要是做豆腐這玩意兒,掙的完全就是辛苦錢。
每天的事情,就是趕著毛驢子拉磨磨豆漿子,并且還要有個人趕著毛驢車在各個屯子里轉悠賣豆腐。
這時候,黃豆是1毛2一斤,而豆腐,也是1毛2一斤,所以想要買豆腐的話,既可以掏錢買,也可以直接用黃豆換。
只不過在這年代,豆腐算是正兒八經的高檔玩意兒,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得起的,所以哪怕豆腐房一天只做一個豆腐,正常情況下也賣不完。
而鄉里的這個豆腐房,在去年的時候,還屬于是劉家屯屯集體的產業,只不過隨著分田到戶的正策落實之后,這個豆腐房就被人給承包了下來。
不得不說,不管到啥時候,都不缺想掙錢有上進心的人。
平常差不多一天能掙兩塊錢,趕上過年過節,一天能純剩七八塊錢。
這收入,在這年代可是相當不低了!
再說每天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用來養豬更是絕佳的好東西,豬吃豆腐渣,那是嘎嘎愿意長膘。
幾分鐘后,王安就來到了鄉里的豆腐房。
這個時間點,豆腐房的這兩口子不出意外的正在磨豆漿。
王安簡單的一說,豆腐房的老板就立馬就變得合不攏嘴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