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過之后,王大柱領著一大幫人開始了卸車,而王安領著王帥和武冬進屋了。
給倆人分別沏了一搪瓷缸子茶水,又給倆人分別點了一根煙,王安便坐在了東屋地的凳子上。
隨后,王安便笑呵呵的開口問道:
“兩位哥哥,這是啥情況啊,咋給我整了這老些水泥啊?不得有10好幾噸啊?”
只見武冬笑呵呵的說道:
“嗯呢,整整15噸,我尋思這玩意兒不得配比嘛,一噸水泥配兩噸半沙子正好,完了我就給你整了30方沙子,呵呵呵呵......咋樣?哥幾個夠意思不遞?”
不得不說,這年代的汽車,那是真特么牛逼,標載5噸的大姐放,硬生生的拉了15噸!
要說這樣也是正常的,畢竟一個單缸12馬力的手扶拖拉機,還足足拉了4噸水泥呢。
其實這年代的水泥標號比較高,所以水泥跟沙子的最佳配比例是1比3。
要是正常蓋房子砌磚的話,1比4甚至1比5都是完全夠用的。
王安一聽這話,立馬很是夸張的喊道:
“那實在是太夠意思了,哈哈哈哈.....那這倆房子的墻底下,我就再來上幾層水泥座漿的墻,哈哈哈...”
王安原本的打算是用石頭和水泥砌完地基后,再用水泥澆筑一圈底梁子,至于底梁子上面的主墻體,就用黑土和泥砌磚就可以了。
等到砌完主墻打梁子的時候,再用水泥沙子砌兩層磚,至于最后的那兩根前后橫梁子,用水泥和鋼筋澆筑。
最后,等房子封頂了,也就是大體蓋完了之后,外面的墻體再用水泥和細沙勾縫就行了。
簡單的來說,整個房子需要用水泥最多的地方,就是地基,底下的圈梁子和上面的前后兩根橫梁子,以及墻體勾縫。
而最費水泥的主墻體,是用黑土泥代替了。
如果按王安最早的計劃來,每個房子大約用個六七噸水泥,就基本夠用了。
因為王安之前的想法是砌37的墻就行了,也就是一塊磚的長度加一塊磚的寬度那么厚的墻。
畢竟屋里的地面是地火龍,睡人的地方是火炕,北墻又是空心的火墻子。
足足三種取暖方式疊加在一起,屋子里的溫度理論上來講是絕對足夠的。
可是這一點卻遭到了劉桂蘭同志的強烈不滿,用當初劉桂蘭同志的話說就是:
“買那么多磚頭子不把墻整厚點,那不是腦瓜子有問題嘛!”
所以,37的墻就變成了50的!
也就是2塊磚的長度,或者是4塊磚的寬度那么厚的墻。
當然,這一點在王安看來是無所謂的,只不過是多用點磚頭子罷了,這都小事兒。
而水泥的數量雖然也會隨之增加,但也只需要增加一兩噸就足夠了。
好在50的墻別說是用土泥砌磚,哪怕是一點泥不放,就那么擺挺老高,一點不扒瞎的說,在房頂壓著架子和瓦的情況下,那都正經挺結實的。
所以說,雖然用水泥和沙子砌墻才是最結實最牢固的,但有啥說啥的講,著實是沒啥必要。
再說用土泥砌墻,外面用水泥勾縫這種方法,在后世是得到了有效驗證的,也就是說這樣的墻已經足夠結實了。
王帥一聽王安這話,表情明顯一怔,然后輕皺著眉頭說道:
“咋的小安?聽你這意思,你是打算用土砌磚啊?”
王安笑呵呵的說道:
“嗯呢,我家我老娘非得要砌50的墻,用土泥砌墻就夠用了,嘎嘎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