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柱兩口子一聽這話,不禁面面相覷了起來。
主要是這個年代的父母有文化的人很少,所以在很多父母的眼里,老師就是名副其實的文化人。
而文化人說的話,怎么可能會有錯呢?
這時,王安在旁邊說道:
“適當的讓小逸下地幾天也行啊,讓他好好體會體會種地的辛苦,以后學習起來才能更加努力。”
王大柱兩口子聞言,這才點了點頭。
只是王安雖然這么說,但腦袋里卻在想著,怎樣才能雇幾個人下地,完了讓他們去薅草鋤地。
這樣一來,王大柱兩口子不但能輕松不少,被雇傭的人也能掙點零花錢,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不過雇人這事兒,得征得王大柱兩口子的同意才行。
不然以這倆人的過日子的摳門秉性來看的話,那王大柱兩口子是絕對舍不得花這個錢的。
過了一會兒,王安對王逸說道:
“小逸你去給我整幾張紙再拿個鋼筆,我給你直接寫完了省事兒了。”
“哎,好嘞大哥。”
嘴里邊答應著,王逸轉身再次進屋了。
王逸進屋后,很快就拿著白紙本和鋼筆出來了。
于是乎,王安就開始把能想到的那些比較勵志的詩詞,全都寫在了白紙上。
什么“寶劍鋒從磨練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什么“只要功夫深,鐵棍磨成針”......等等等等。
只是王安雖然字寫的很牛逼,但文化程度著實有限,所以剛把字寫完,就見王逸皺著眉頭說道:
“大哥,這個是‘磨礪出’,不是‘磨練出’,這個是‘鐵杵磨成針’不是‘鐵棍磨成針’......”
王安聞言眨了眨眼睛,滿臉迷茫的問道:
“是嗎?我寫錯了嗎?‘礪’是哪個礪?厲害的厲?還是日歷的歷?”
說著話,王安還將嘴里說的這兩個字,全部寫在了紙上。
不得不說,王安雖然也是念初中了,但在他被學校開除之前,也是個名副其實的學渣,不能說啥也不會,但會的東西著實是不咋多。
要說王逸倒是挺有耐性煩兒的,親自接過筆就在紙上寫了起來。
這時,王大柱忍不住說王安道:
“你說你這書念的,都特么念到狗肚子里去了,還不如小逸這個小學畢業的呢,我要給你當老師,我一天得抽你八遍。”
王安聞言,邊寫字邊說道:
“我那會兒念書,那天天拿著鐵锨鋤頭給生產隊干活,那也不正經上課啊。”
還別說,王安說的這番話雖然是在給自己找理由,但他說的還真就是事實。
因為在分田到戶之前,講究的是半工半讀,上學的話,是一天只上半天課,下午還要干半天活。
奈何王大柱是不會慣著王安的,張口就說道:
“那咋的呢?干活前兒別人都上課,就你自己干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