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馬、牛、羊、雞、犬、豬。
寒枝心里早就打算好了,如果將來搬到平原之后,一定優先馴化這幾個品種。
不要懷疑老祖宗嚴選,先人們智慧的結晶,隨便拿出來一點,都能讓寒枝少走幾千年的彎路。
農村小孩們抓雞抓多了就知道,雞白天很靈活,跑的快還能低飛,想抓到手不容易。
但是一到晚上天黑,雞回籠了之后,就可以打著手電筒挑選,想抓哪只抓哪只。
這是因為雞的視力一到黑暗的地方就變得很差,而且大腦里面有松果體。
松果體一到夜晚就開始分泌褪黑素,讓雞進入休眠狀態,所以雞在晚上特別安靜。
寒枝覺得野雞心里一定在想:我只是在睡覺,你這個人類居然覺得我死了?
她被自己的腦洞逗得直樂。
引得籽一個勁兒問她笑什么。
寒枝只好又開始敷衍小伙伴,說烤雞太好吃了,好吃的不由自主笑出聲。
藍猛點頭,繼續往嘴里塞食物。
寒枝很無語的看著藍狼吞虎咽,這小子,胃口越來越大,別有一天族里養不起他了。
說回寒枝的馴養大計。
野雞雖然逮到了,但是后續的馴化飼養還要繼續跟進很長一段時間。
飼養的食物應該不愁,天天喂點橡子粉和其他堅果。
馴化的時候人要每天進去棚里跟野雞互動一下,建立條件反射,增加跟人的親近性。
等到它們慢慢的適應了在棚子里居住,就可以放到外面來適當活動一下。
當然,活動范圍不能太大,還得砍竹子回來給它們做圍欄。
如果是后世,馴化好的雞可以直接丟進山林里當走地雞。
走地雞只需要農家一早一晚撒把稻米就行,它們白天會自己出去翻找林間地里的蟲子嫩草,晚上太陽落山之前就會自動回窩。
但是這個地方,敢把馴化好的雞往林子里面放,估計一只都回不來。
野雞自己跑不跑的先不說,林子里各種野生動物都能把飛不起來的雞吃干凈。
所以不管現在還是以后,這些雞大概都只能圈養。
如果喂到后面食物不夠了,那就殺幾只吃肉,留一公兩母,保證以后有受精蛋就行。
化雪的那幾天特別冷,族人們都窩在洞里不出去。
幾個孩子的射箭和其他活動也暫時停止,跟著族里一起把竹子劈成薄片。
儲物棚里的野雞不能一直綁著翅膀,放開了翅膀又怕它們在里面偷吃食物。
只能用竹子編個隔離的架子出來。
儲物棚里的味道實在說不上好聞。
本來咸魚咸肉的味道混在一起就很復雜了,現在又加入一群野雞。
寒枝去看了一次后就再也不進去了。
倒是族長,聽寒枝說什么馴化的過程要多跟人親近,她一天往里面跑幾趟。
其他族人也是。
林間的雪化完了后,氣溫又回升了一點,白天有個四五度了。
隔離的架子編好,把食物區和野雞活動區分開,放開綁著的翅膀后,那些野雞明顯變得更有精神了。
甚至某一天,族人在柴草區域,那堆用來引火的干枯松針堆里,撿到了十多個野雞蛋。
這些野雞蛋除了顏色偏棕色綠色,個頭小一點之外,和家雞的蛋幾乎沒什么區別。
野雞的產蛋期正常來說是3-6月期間,其余時候是不下蛋的。</p>